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第一线

    第一支社工“国家队”参与灾后重建

    本报记者 柳霞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4日   11 版)
    社工在灾区 资料图片

        “政府帮我们渡过了难关,社工帮我们走出了灾难。”如果问鲁甸地震灾区的百姓如何看待帮助他们的社工,他们会给你这样的答案。

     

        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受灾情况严重。灾后第三天,一份来自云南省民政厅关于社工如何参与灾害重建的评估报告递交到民政部。根据这份评估报告,一份详尽的社工参与灾后重建的方案诞生了。9月5日,第一支由民政部派出的社工“国家队”启程奔赴灾区。这支社工队伍由北京市民政局、上海市民政局、广东省民政厅、四川省民政厅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建,每支服务队先期将派出10名左右的社会工作者,与云南当地社会工作者一起赴云南鲁甸县和巧家县受灾群众较为集中的5个临时安置点和板房学校,重点为丧亲家庭、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疾人、因灾致贫人群提供心理抚慰、生命教育、关系修复、互助网络建设、社区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三个月过去了,首次由民政部派出的社工服务队究竟在灾区重建中作用如何,记者来到云南见证了这里发生的变化。

     

    灾区重建:社工发挥巨大作用

     

        “我们人手够了,不需要社工。”这是社会工作者到达灾区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社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暂,人们对社工的认识非常模糊,不知道这样一个职业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你家死了几口人?”灾害发生后,昭通市民政局副局长何平去做灾情统计,常常要要问这样的问题。“问完这话,老百姓瞬间崩溃,哭成一片。我们同样很悲痛,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何平说,“社工却很有办法,默默地陪伴着失去亲人的老百姓,一点点地进入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支持和抚慰,帮助他们面对生活,走出痛苦。”

     

        10岁的甘明(化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抱着两个弟弟从顷刻倒塌的房子里逃了出来,却失去了母亲。从此,孩子陷入自闭。当记者再见到甘明的时候,他正在和小伙伴们打乒乓球。“甘明最初的表现是典型的应激反应,很多人会失语。通常情况下,恢复正常需要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有了社工,运用专业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的恢复时间。有的灾民甚至半天时间就可以开口说话。”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授向荣告诉记者。作为社工她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也见证了在社工帮助下一个又一个心理康复的案例。

     

        四川队在进入安置点的第一时间便做了儿童为主的群体心理疏导,使得震后有心理恐慌的儿童或者丧亲家属得到疏解。社工队伍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带着孩子们做“生长训练”“种豆子”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挖土来克服对土的恐惧,并寄托对失去的同伴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区笑容多了起来,人们逐渐开朗了起来。

     

        随着救灾活动的发展,社工队也在拓展服务的深度和方向。上海社工队看到其所在的灾区灾民不仅面临生理、心理和生计等层面的创伤,更突出的是社区层面社区关系的创伤、社区支持体系的破坏以及社区内部资源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地震后,安置区的居住格局由传统分散的居住格局转变为受灾群众集中居住,这不仅带来了灾民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打破了传统村庄社会互动的形态,原有社区关系遭到破坏,新的利益矛盾潜在集结。上海的社会工作者主要帮助当地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推动灾区新的社区功能重建。

     

        “社工的全称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帮助那些在社会活动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有些人会问,社会工作者是不是等同于志愿者?和传统的公益、志愿者有何不同?社会工作者与这些活动有共同的地方,都是不计回报奉献自己的爱心,自愿为他人服务。而社会工作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地震后,灾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改变,个体、家庭和整个社区都面临巨大的挑战。社会工作者能够为灾区人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探索灾区遇到的问题、需求,整合、协调各方资源,协助灾区人民解决各种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对社工和社工在灾区的作用给出了他的看法。

     

    爱一直在:专业传帮带促进当地发展

     

        鲁甸“8·03”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帮扶队伍达到190多队次,三个月后这些队伍陆续撤离,灾区只剩下组成社工“国家队”的这五支社工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五支社工队伍在其所在的安置点和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灾后的重建还需要更为漫长的岁月。当地的老百姓常常拉着社会工作者的手问一句:“你们不会也走吧?”

     

        云南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和丽川告诉记者,民政部下派的这支专业社工队伍带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培训当地的社工组织。让社工服务在这里扎根,发挥持续的作用。

     

        截止到2012年底,云南省昭通市仅有专业社会工作者15人,社会工作比较落后,社会认知度很低。借此契机,云南省民政厅提出采取跟队形式加强云南本地的社工培养。

     

        北京社工服务队根据云南本地的社工实际情况,制定了“四步走”服务方法,自下而上,逐层逐级帮助本地民政工作者认识社工、了解社工、发掘社工并成为社工。北京社工服务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专业帮扶,使当地的社工队伍尽快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内容、伦理价值和工作手法。

     

        “爱一直在”,专业的传帮带,让持续的灾后重建和心灵安抚有了保障,也为当地的社工发展提供了支持。

     

    积累经验:灾害发生社工如何有效介入

     

        “专业的社会工作在国外已经存在了100多年,而我们国家从2006年才开始正式引进。从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来讲,对社工存在巨大需求。灾区的重建也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道出了这次组建“国家队”的又一个缘由。

     

        以往灾害发生后,很多热心的个人和组织纷纷涌入灾区,他们为灾区的建设贡献了必不可少的力量。但是,另一方面是,很多情况下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进入是无序而混乱的,这又往往给救灾工作带来困扰。王金华说:“有些志愿者带着一腔热情来到灾区,几番周折,自己变得衣食无着成了受灾群众。”而这次,随着社工“国家队”的组建,一个服务所有志愿队伍和社工队伍的中心平台也搭建了起来。这个服务中心在民政部和云南省民政厅的领导下进行协调,统一调配、连接各方资源,提供服务信息以及后勤保障,大大地提高了救灾效果。

     

        “这是我国灾害发生后,社工第一次有序介入,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价值。这是第一次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作,从服务组织管理到政策层面的制定对我们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为下一步在云南和国内,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社工如何有效介入,探索了经验,积累了办法,为以后提供了一些可以复制的模式。”王金华说。(本报记者 柳霞)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