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党的老传统、老作风了。在我的记忆中,20世纪4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搞土地革命,爷爷从地主那里分得了田产;5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搞社会主义改造,父辈进入互助组合作社,共享了集体所有制大家庭的生活;6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文化大进军,哥哥、姐姐摘掉了文盲半文盲的帽子;70年代末及8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推行农村改革,家乡实行“大包干”,粮丰了、衣足了、新房盖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所以,父母和哥哥姐姐老感恩了,总是说“工作队进了村、入了户,老百姓得的是实惠,落的是好处。”
一
今年8月,我也加入了一次特殊的进村入户,又会是一番什么感获呢?
到乡、到村、到户、到巷子、到每一栋房屋去!这是今年云南鲁甸“8·03”地震后,党员干部、绿军装、白大褂、专家和志愿者在第一时间的救援大行动。作为省抗震救灾联指成员、任务部队指挥员,我亲身参与、耳闻目睹了救灾队伍向63个乡镇、525个村社、24.64万户受灾人家,奔命、拼命、抢命。
令人称赞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冲在前头。人民群众真需要的时候,没人当孬种!
地震发生后,所有进村入户开展救援的人,都在用心用情,拼命抢命,甚至以命换命!
部队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震后第一时间,军委范副主席、许副主席和四总部及时下达指示,成都军区李作成司令员、朱福熙政委和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许耀元政委立即作出部署,科学指挥救灾战斗。成都军区、武警部队58个团以上单位,边开进边传达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上万名官兵把习主席“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要求牢记心中。武警昭通支队是第一支成建制到达灾区的部队,一路挺进、一路救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当晚就救出56条鲜活生命。
还记得各大新闻媒体在地震后发的第一组救援照片吗?一位穿着橄榄绿的武警战士怀里抱着婴儿,旁边一位老大娘跟着,向前疾行。这个婴儿是官兵在沙坝村救出的第一条生命,孩子差一天就满月了,地震中他的父母双双遇难。官兵赶到的时候,只见这位老大娘哭天抢地,大家冲上去扒啊刨啊,扒出了老人儿子儿媳的遗体,从孩子母亲的怀里救出奄奄一息的小生命。卫生员何天文,接过婴儿就带着大娘向医疗救助点飞奔。
还有一位战士背着老大爷。老大爷缠着纱布的头上,戴着战士的迷彩帽。这位战士叫朱发栋。地震来时楼宇摧,滚石飞落危情急。在挺进龙头山的途中,“快救救我爹,他埋在屋下面”,一位中年妇女跑过来求救。朱发栋立即跟着她跑过去,透过空心砖的缝隙,看到一位老人被压在废墟下动弹不得,经过40多分钟的紧张营救,将满身是血的老人救了出来,随即用携带的战地救护用具,对老人头部包扎止血,一气背着老人向救护点跑去。为防止老人头部伤口被雨淋湿感染,又一把摘下军帽说,“大爷,帽子你戴着,小心淋了雨。”朱发栋奔跑了7公里,把老人送上救助点救护车。老人得救了,他那口气一松,累瘫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了。他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美武警”。
战士耿可新和孙康在初中是同班同学,入伍后分在同一个班,这次又一同参加抗震救灾。在骡马口村一栋倒塌的房子中,救出一个右腿严重受伤的小女孩后,他俩用一块木板做成简易担架,把小女孩向外抬。小女孩流血过多、神志不清,若昏迷过去,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他俩边跑边问她话,“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甜甜”“今年多大了?”“12岁。”“家里还有什么人啊?”“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没了。”“别怕,叔叔救你出去,一切都会好的。”这时下起了雨,甜甜冻得浑身发抖,耿可新从挎包里拿出雨衣给她盖上。奔到救护点,一连找了五六辆救护车,都因为载满伤员而无法转运。耿可新一急,冲到路中间拦住一辆车,在车里硬是挤出一个空档,把甜甜抱上去交给医护人员。这一刻,甜甜无言地凝望着两位穿迷彩服的好叔叔,欲举起平时行队礼的手臂却无力,苍白、稚嫩的脸上汩汩地流下两行泪……救护车渐渐远去,两名战士同时敬了一个军礼,在心里祝福女孩将来一切都好。
把体力透支、环境艰险带来的困苦抛之脑后,“快点救人”是官兵心中越烧越旺的信念。在龙泉村邮电所旁,5名战士正紧张地营救一名男青年。浑身是血的青年终于被救出来,极其虚弱的他还在努力挣扎着,喃喃地说着什么。战士们凑上去反复倾听,才知道他的意思:“手!我的手!”少了一只手对一个人的未来与生活意味着什么,年龄相仿的战士与青年内心是相通的。于是,3名战士抬着青年急送救护点进行伤口处理,以防坏死,两名战士转身又钻进废墟,10分钟后找到青年的断手。一刻不能耽误啊,他们一路狂奔,大喊着:“手,手找到啦!”赶上担架,把断手交给医护人员。青年的名字叫啥,战士没顾上问;战士的名字叫啥,青年正伤着咋问。但青年的脸上露出微弱的笑容,战士的脸上也绽出欣慰的笑颜。
进村不漏一户,入户不漏一人。72小时黄金救援期,搜救者不抛弃、不放弃,用血肉之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51小时后,八宝村88岁老人熊正芬获救;67小时后,八宝村84岁老人刘兴勇获救;72小时后,银屏村80岁老人丁昌妹获救了。这期间,合力救出309名被压埋、受困的群众。都说“人命关天”,我要说:在社会主义中国,人命比天大,党恩似海深!
二
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安慰。这是所有进村入户救灾人员的共同心愿。
龙泉村村民尹天发的孙女不幸遇难,当救援官兵刨出他孙女的遗体时,被砸断的右臂不知压在了废墟的何处。看到孙女残缺不全的身体,白发苍苍的尹天发禁不住老泪纵横:“可怜的孙女啊,你就这样离开爷爷了,身子都不全啊!”老人内心的痛楚,战士一下子明白了。没有动员,没人要求,已经连续48小时没合过眼的他们,又咬牙奋战3个小时,一直到深夜11点,终于找到老人孙女的胳膊。他们小心翼翼,把残肢与断臂对放好,对老人说:“大爷,孩子的身体全了,就让她好好去吧。”老大爷拉着战士的手,泣不成声。
8月5日傍晚,鲁甸县中队官兵刚从老街子完成任务,回到驻地准备吃晚饭,一个村民匆匆跑来,说他是八宝村的,弟妹遇难了,请部队帮忙把尸首运出来火化。一个干部带着8名战士,放下刚刚捧在手中的碗筷,拿起身边的绳子和油布,跟着老乡就往八宝村赶。路上听说只有两公里,以为很快就能把遗体运出来,没想到老乡说的是直线距离。这两公里啊,中间要经过一道道山路陡坡,不时还遇上山体摇晃石头滚。大家爬了两座山,用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村里。经过日晒雨淋,遗体已经发出阵阵腐味,他们二话没说,抬起就走。天越来越黑,道越来越难行,人越来越累,战士们5米、10米地摸索向前,遇到山石垮塌、道路中断,就跪着、爬着往前挪进。战友之间谁也看不清谁的脸,只听得彼此呼哧呼哧的喘息声。老乡看着实在不忍心,见坡上有个平时看山人的窝棚,便拉着战士说,“把她就放这儿吧,你们先回去休息。”说完,靠近担架对着尸体又哭又喊,“弟妹,对不起呀,你也看到了,地震之后路太难走,部队上的兄弟为你太劳累啦,你先在这儿歇歇,明天我再想法接你。”这话中的无奈、悲痛与体贴,哪个战士不感同身受。老乡的话音刚落,带队干部坚决地说:“你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继续走!一定抬到点上,不能半路落下。”老乡明白了:队伍上的人懂民风啊!遗体搬运途中不能落地,落在哪儿就得埋在哪儿,否则不吉利,这是当地习俗。所以官兵们想的是,如果是自己的亲人,能落在半路不管吗?他们调换一下肩、深吸一口气,相互鼓励着继续往前。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凌晨1点,终于把遗体抬下了山。此前人在山里,他们手机、对讲机信号中断,与中队联系不上,那么长时间还没回来,执行任务纷纷归队的官兵都着急了,担心出什么意外。当他们下了山,碰上寻找他们而来的中队长和11名战友时,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眼眶里的泪水,就是流淌不止。凤凰卫视有位女记者,叫罗羽鸣,她带着采访组,白天刚走过这条凶险山道,有着多次遇险的经历,得知官兵在这条路上摸黑抬遗体平安归来,眼里噙着泪花,敬佩地说:“你们,英雄!”
三
鲁甸灾情一直牵动着中南海。地震发生后,习总书记第一时间就做出详细的指示。8月20日下午,习总书记又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全面部署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党中央的指示被及时传达后,坚守在灾区各乡镇、村庄、寨户的工作队员们,对进村入户做什么、怎么做,从方向、任务、标准到措施、要求、动力更加明确、更加自觉了……
众志成城、汇聚大爱的进村入户,凝成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到目前,灾区人心安定、秩序稳定,未发生传染病疫情、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未发生因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事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特大治安案件、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未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这么多“未发生”,浸透着进村入户工作队员们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呵,进村入户绝非小事,进村入户连着千万家,千万家连着大国家!经过鲁甸抗震救灾,直接参与进村入户的实践,我更加理解了过去父母和哥哥姐姐对工作队进村入户的感恩。连日来,心头焐着,豁然释出一个认识:我们的党,在重要关头都组织工作队,进村去,入户去。进村入户,付出的是情,赢得的是心,强的是国,惠的是民!
我坚信,进村入户,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时,永远在路上。党和人民永远一条心!
(摘自《中国作家·纪实》2014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张桂柏,男,江苏盐城人,少将警衔,曾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现任武警云南省总队政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报告文学集《战士万岁》、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读物《教育与引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