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西雅村的文化礼堂建成了。瞅着礼堂橱窗上展示着的一个个楷模都是街坊四邻,前来参观的村民们笑着说:“这些榜样都是身边的人,跟他们看齐,我们也有信心。”
依托50家文化礼堂,东阳市把社会主流价值观、理论政策、乡土文化、文明礼仪的“大道理”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的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群众学有榜样。
大联村村民周晓华2000年曾私自建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用于堆放农具、饲养鸡鸭。活动开展后,他对照自己的行为,觉得这间小房子是违法建筑,村民有议论,也影响村容村貌,便拿着登梯、榔头,自行拆除了这间矮房。
周晓华的故事,被搬进了大联村的“道德讲堂”,通过宣讲和传播,他成了村里的榜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拆违队伍中来,短短两个月,全村就有20多户村民主动拆除自家的违法建筑。
在湖溪镇清潭村,道德讲堂一开讲,村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每月一次的道德讲堂每次都能迎来七八十人,一旦赶上逢年过节人数就更多了。
“教的东西可多了,有道德模范故事、为人处世标准、交通安全知识、暑期安全知识,还有先进村庄的经验。”说起道德讲堂的内容,村民们如数家珍。这些种类丰富又实用的课程,让大家逐渐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
“要让农民群众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发展的契合点。”东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群众身边看得见、讲得出、摸得着的真实例子,才能引发老百姓的共鸣。
东阳不但在村民中寻找老故事,挖掘新故事,评出好故事,而且还通过编写道德故事读本,发放核心价值观倡议书,组织观看富含道德内容的戏剧电影,开展群众评议,设立向上向善和谐榜等,把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人格化。(本报通讯员 严蓓蓓 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