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理论周刊·世界史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前沿动态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丽娟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2日   16 版)

        中外关系史研究在中国史学研究领域有着悠久传统,随着世界各国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中外关系史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探讨“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愈发成为一项迫切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耿昇研究员、万明研究员,华侨大学丘进研究员,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越南研究所所长于向东教授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其中,耿昇介绍了有着200年悠久历史的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不仅影响了欧洲及整个域外汉学研究,而且还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万明则通过解读中国藏李朝档案孤本,揭示出特定历史时期中朝两国关系鲜为人知的史实。

        在专题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历史上的边疆与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互动”“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信息化时代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等四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表达学术见解。

        有关“历史上的边疆与海域”,与会专家分别从交通地理、经济贸易、海防问题、郑和下西洋以及对外关系等五个方面阐发观点。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朱亚非教授聚焦于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发展的有益启示,强调重温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有助于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浙江大学历史系戚印平教授通过使用新史料,重点探讨了16世纪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之后,经葡澳商人之手输往日本的中国丝绸品交易情况。

        在探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互动”问题上,与会专家的讨论涉及中国周边12个国家,其中关注最多的国家为日本与韩国,其次为东南亚地区国家;讨论主题以政治、外交关系为主,尤为关注双边往来。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李渡教授通过梳理中国及西方地缘政治理论,关照中国当前在亚洲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提出战略应对。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刘永连教授对汉唐以来中国学士东迁朝鲜半岛进行考察,认为此现象反映了中韩两地在文化上深切而悠久的情感,是中韩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层面。

        对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问题,与会学者围绕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分别从路线问题、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交往、人口流动问题以及文化交流与输出等方面展开讨论。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张一平教授依据史料文献和近年考古发现,着重阐述了海南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海南岛不仅是古代远洋航船的避风港和补给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口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孙泓副研究员运用大量考古资料,不仅对东北亚地区发现的胡俑进行了分类研究,而且还考察了胡人在东北亚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信息化时代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冬芳报告的题目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丝绸之路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为丝绸之路研究打开了新视野,但要注意在纷繁浩杂的互联网环境中甄别、辨析信息的真实性,去伪存真。(刘丽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