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唐湘岳走基层

    房找人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许群飞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2日   07 版)
    扫扫二维码 看光明网视频

        “做梦都想不到,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这么好的新房子。”说这话的是湖南省永兴县金龟镇三联村上湾组76岁的农民许外凤。

        “今年,我们县开展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大帮扶活动,乡镇村干部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找出困难无房户,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过去是人找房,现在是房找人。”县住建局党组成员邓名球告诉记者。

        谢国金、许外凤夫妇的新居,45.8平方米,一厅一室一卫一厨,宽敞明亮。

        当年,19岁的许外凤嫁给了谢国金。他们的财产是简单的家具和一间50平方米的土坯房。他俩的孩子,前两个一出生就夭折了,小儿子丙根终于被拉扯大。

        家里穷,丙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14岁外出当学徒,打铁糊口。18岁那年,丙根来到金龟镇煤矿当井下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1997年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许外凤和儿子商量:“别去挖煤了,先把房子建起来,好娶媳妇。”

        “妈,再干3天,我就回来建房子好吗?”妈同意了。

        就在第3天,许外凤正在包粽子,村民慌慌张张跑进来:“不好了!瓦斯爆炸,你儿子在里面。”

        晴天霹雳!许外凤、谢国金一路跑一路摔赶到煤矿。见儿子被一床棉被包裹着送上了救护车。他们也跟着来到了医院。丙根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再也没能出来。

        第二年,年已花甲的夫妻俩把建房的红砖卖给了村民,仍旧住在土坯房里,靠低保、救济过日子。

        2006年7月15日,永兴遭遇特大洪灾。那天夜里,倾泻的山洪把许外凤家的土坯房后墙冲倒。谢国金被泥土埋到了胸口,许外凤拼命拉也拉不出来。幸亏村里的干部、乡亲赶到,把他救了出来。

        年逾古稀的老两口连土坯房子也没得住了。

        “当时,政府启动了倒房户和危房户救助,每户倒房户补助5000元。可他们家无力筹集配套资金,又没有劳力,建不起房。我们村干部出面,借了一间出外打工人家的房子安置他们。”村支书谢国发说。

        2014年春天,县里启动了“住有所居”大帮扶活动,决定由政府引导实施,单位帮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全面解决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通过摸底调查、公示、审核,金龟镇有49户贫困户列入了帮扶名单。县里帮扶2.6万元,村里出资1万余元帮谢国金、许外凤夫妇修建新房。

        新房由村委会负责,5月动工,8月底装修完毕。老两口总在基建工地周围转悠,笑得合不拢嘴。

        9月14日,记者第一次探访,房子已建好多日,可老两口还没搬进去住。

        “为什么?”记者问。

        “不急不急,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们要等一个最吉利的日子搬进去呐。”许外凤笑着说。

        最吉利的日子到了——10月1日,第65个国庆节。“感党恩有快乐今天,谢国策享幸福晚年,”新房的火红对联道出了老两口的心声。村镇干部和村民赶来“捧场”,举起酒杯,见证谢家最幸福的时刻。

        谢家的变迁,是许多困难户的缩影。永兴县共筹集2700万元,并吸收社会捐助资金,通过支持住房困难群众实施危房改造、房屋修缮、购买旧房等途径帮助解决无房户、住危房又无力建房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贫困户等赤贫户的住房难问题。

        以人为本、以需为准、分别对待等举措,暖到了农村住房困难群众的心坎儿里,截至目前,该县已落实“住有所居”帮扶对象900户,目前已竣工853户。(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许群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