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届海峡论坛唯一入台举办的分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高雄举行。论坛上,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首次以协办单位的身份参与,并展示了网络电子族谱。通过网络电子族谱,海峡两岸的同宗族人异地能同时查询本族“世系脉络图”,查看“我的一家”“五服九族”,进行“一键寻祖”“查找共祖”。这是厦门社科团体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厦门市社科团体充分利用厦门独特的环境和政策,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穿针引线”。厦门市社科联所辖的近百个社团中,有以台湾学会、台港澳研究会、闽南文化研究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涉台民间社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厦门市社科联所辖社团共举办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相关活动超过100项,有效增进了彼此的认同感。
让两岸声音在这里“开枝散叶”
“闽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地域表现形态,是闽南民系创造的文化。”在厦门,两岸闽南文化研究学者的交流从未间断。仅首届“闽南文化论坛”,就迎来两岸8个地区15个从事闽南文化研究的单位和民间社团参与,大家就闽南文化在闽南、台湾、东南亚、潮汕等地域的发展变迁及比较研究等问题展开探讨。
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和民间信仰,厦门与台湾拥有同一种文化——闽南文化。厦门社科团体把握这一优势,努力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搭建平台,闽南文化论坛、两岸闽南婚庆旅游文化节等多种多样的与闽南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让两岸的声音在这里“开枝散叶”。
让两岸民间交流走向常态
在两岸交流已成气候的同时,厦门社科团体开始寻求通过对口、双向、定期等交流方式,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从一般性交流发展到紧密型的交流合作阶段。
在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上,保生大帝颂典仪式采用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设计的双主祭、双祭文形式进行两岸共祭,普通话和闽南话双语祭颂,还以南音伴奏,让两岸群众印象深刻。
你来我往,一届接着一届持续举办,厦门社科团体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走向常态化。由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发起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自2008年举办以来,已在两岸轮流举办五届,参赛对象有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让两岸同胞走得更近
“感受最深的是一种两岸的亲情。”当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厦门举办时,作为主办方的厦门市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被问起筹办的感受时,其负责人说,台湾方面参加论坛的有关团体和个人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有一位在厦大工作的台湾客家乡亲想报名参加,但因为台湾方面两天内名额就已经报满,他只得通过其他渠道报名。
近年来,厦门社科团体通过深入挖掘、保护宗祠文化、谱牒文化和祖田文化,研究民间信仰,引导两岸民间祭拜同一祖先,弘扬共同的道德信念,让两岸同胞感觉更亲,走得更近。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