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徒弟正在刷洗发酵池,徒弟问师傅,干净的标准是什么?师傅问,你爹喝啤酒吗?徒弟说,喝。师傅说,那就仔仔细细地刷,它就是你爹的酒壶。”这是流传在青岛啤酒公司一个久远又真实的故事。现在,青啤新员工在入职培训时依然会听到这个故事。
和大多数中国企业相比,青岛啤酒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地方在于,它有着真正的“历史”。1903年,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成立,经过111年的沧桑变迁,德国经典技术和中国酿造文明融合发展,青岛啤酒已经成长为蜚声世界的中国品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人对精神的传承,应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青啤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说。在青啤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做好人,才能酿好酒”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血液里;“尽职尽责,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已经成为青啤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精雕细琢 好人才能酿好酒
有人说,质量就是青啤的“宗教”。一瓶青岛啤酒的酿造从开始到结束,需要经过1800多个检测点,为了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瓶青啤都是最完美的,青啤对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和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的精雕细琢,青啤才能以“健康、自然、醇厚”的风格征服全球消费者的味蕾。
为了一点划痕停产数小时,延缓了几万罐啤酒的生产。在外行人眼里,这简直是小题大做。然而,在青岛啤酒五厂包装部部长王振竹看来,“宁肯牺牲产量也要保证包装质量”。2013年3月,王振竹发现个别易拉罐罐体上有划痕,立即让大家停机检查。“其实那小小的划痕并不影响美观,而且符合生产标准,甚至很少有消费者能够注意到,但每道工序都有标准,我们的原则就是要尽善尽美。”
“从1975年进入青啤,我的师傅就开始手把手地教我,从如何刷干净酒瓶子到酿酒细节怎么拿捏和把控,不厌其烦地口传心授。”青岛啤酒荣成公司酿酒师戚跃进说,从上游的一粒大麦、一颗酒花、一滴水,到下游的物流、售卖,甚至喝啤酒后第二天的感受,他都会细细关注。
绿色发展 好心一定有好报
当其他企业还在对低碳发展观望的时候,青啤在2010年就启动了温室气体盘查,成为国内酿酒行业第一家低碳体系定点试点单位。秉承着“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青啤通过了一系列的绿色发展规划,实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早在实习的时候,就听师傅说,青啤不仅是啤酒制造厂,还是清水制造厂,正是这种先进的环保理念促使我来到这里。”赵静是青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站的负责人,她笑称自己每天都在和污水“谈恋爱”,“不管是哪个环节的污水,在我这里,最后都要干干净净地还给自然”。
“2013年,单是青岛啤酒厂就有7000多吨二氧化碳通过回收再利用,仅此一项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6万多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青岛啤酒厂工程部空冷工段工段长赵亮,总是习惯性地给大家算这笔循环经济账,而且,这组数字不过是青啤在全国60多家工厂中的一组环保数字,循环产业链已成为青啤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竞争力。
“没有废弃物,只有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是青啤的环保观。2013年,青啤全面完成环保目标,获得“中国绿公司百强”“低碳先锋企业”等荣誉称号,百年青啤正以“环保达人”的姿态奔跑在绿色发展的大路上。
觥筹交错 好酒全球遇知音
“不少外国人认识中国是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青岛啤酒。”这是许多人在国际化交流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人们发现,在觥筹交错间,“青岛啤酒”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的文化含义早已超越了啤酒本身,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一张亮丽名片。
“青岛啤酒销售量非常好,是英国最流行的品牌之一。”在英国班尼斯特街头,一家以青岛啤酒为主品牌的酒吧在当地小有名气。酒吧老板说,他开设酒吧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爱喝青岛啤酒。
“买半打本地啤酒只要4美元,而买半打青岛啤酒则需要7美元。”即使在欧美市场,青啤作为进口的高档货,虽然身价不低,却很受欢迎,美国《商业周刊》还把青啤评为“中国的形象大使”。
提到青啤的国际影响力,就不得不提已经成功举办了24届的青岛国际啤酒节,还有在全国近60个城市所举办的当地青岛啤酒节,每年几百万海内外游客的参与,对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发展影响深远。
截至目前,青啤在全国已经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千亿品牌价值的啤酒公司,十一度蝉联“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九度登榜《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