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7日在北京开幕。当天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商务部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和有关专家针对此次会议的“全球价值链”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
沈丹阳说,在促进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方面,中方希望各方在APEC今年制订的《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全面系统推进全球价值链政策和贸易核算领域的合作,将APEC建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世界范例。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说:“APEC应该考虑什么样的政策有助于推动发展中经济体主导全球价值链的生产贸易发展。”他强调,全球价值链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在全球经济体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赖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资本、技术、管理技能和企业家的跨境流动,改变了南南、南北之间的贸易模式。林桂军说,亚太地区是当代全球价值链的发源地和成长地。国际生产网络的规模居全球之首,有世界最大的“总部经济”体——美国和最大的“工厂经济”体——中国。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重要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是欧盟的1.8倍,成员间价值链依存度高。
林桂军认为,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依然面临多重挑战。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缺少政府间的高层治理,贸易保护主义、自然灾害、政治分歧随时可能影响生产和贸易的稳定运行。其次,自由贸易区协定往往不能使协定成员与全球价值链保持一致。他强调,应该鼓励更多的国家,包括亚太地区的发展中成员和原材料生产国,更多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为全球价值链成员升级转型提供政策指导。目前,一些迹象显示,亚太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出现减速的势头,伙伴之间的联系较之前有所减弱。
林桂军称赞说,由中方倡导并获得APEC所有成员一致通过的《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应运而生,显得特别及时和有价值。接下来,亚太成员应当携起手来,面对当前的挑战。维护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拓展全球价值链的范畴,进一步降低价值链成本,促进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整套瞄准全球价值链改革的贸易政策支撑。
关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翠红说:“虽然中国贸易量的总体规模可观,但是加工业在其中所占有比重大。总体上来说,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她说,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从出口中获得的贸易增加值在增加。中国单位出口带来的增加值一直在提升,这个趋势今后可望继续保持。她强调,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拉动了中国就业,也给贸易伙伴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虽然加工贸易单位出口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但是中国的总出口量大,加工贸易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觑。
沈丹阳强调,APEC成员一致支持加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合作。他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历程,对于APEC的发展中的成员都有借鉴意义。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也是全球位置提升、优化贸易结构和改善投资的过程。这样的合作,对单方成员有利,对区域有利,对全球都有利。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本报记者 李盛明 曹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