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

    文化风云

    一种精神的力量

    ——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创作谈

    远之 郭翠君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08日   12 版)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我们仰慕的英雄,可是,能够引起创作冲动、并且能够让我们在历时八年的风雨坎坷中一路走下来的,这需要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更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的面前打开了一扇门,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实的朱老总,这个不仅仅只有“朱德的扁担”的朱老总是那样地让我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特别是当我们回望他一生走过的那些不平常的岁月时,常常会有一种想面向山河引颈高歌的冲动。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感应,这种“感应”并不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发生的。

        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朱老总的家人及许多资料馆,在长达八年的创作出品过程中,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倾听了许多生动的讲述。以往,老总在我们的印象里,除了一条放在纪念馆的扁担,一把留在博物馆的手枪,再就没有更多的记忆了。至多是从一些影视作品里看到他跟在毛泽东身边附和着毛泽东说过的话。这样一个毫无作为的总司令如何能带兵打仗?如何当上了全军的总司令?“文化大革命”时,林彪居然说他“你算什么总司令,你从来没当过一天总司令”,甚至把“朱德的扁担”也“借”了去。然而,当岁月悠悠远逝,那沉重的一页终被“雨打风吹去”,那斑驳的历史渐渐显露真相时,我们震惊之余,真的有些无语凝咽……

        朱老总曾有一句淡定的名言:“历史就是历史。”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历史,真的就是历史么?

        一个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一生的伟大战士,在相当的时间里,他的崇高精神得不到弘扬,他的业绩得不到广泛认同,甚至他的历史遭到恶意改写,他的人格不能得到应有尊重,他一生诸多光辉思想、军事业绩,都在雨打风吹之中所剩无几。他的一些战友都看不下去了,替他抱不平,而老总却淡然笑笑:“那算什么呢,只要对革命有好处,谁的都一样。记住,劳而无怨,必能兴邦!”

        他的宽厚,让这个世界都显得渺小了。无怪乎毛泽东在长征之后这样评价他:朱老总“临大节而不辱;胸怀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这是一个伟大得不能再伟大、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

        终于,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梦想开始了——创作一部关于朱德的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

        然而,在八年前,想完成一部描写朱老总的纪传体电视剧谈何容易!业内的朋友都觉得我们有些天真,且不说一部剧从立项到播出的艰辛过程我们尚且知之甚少,单就剧本创作而言,这样一部历史跨度如此漫长、历史事件如此丰富、历史人物如此众多的纪传体电视剧,究竟该如何结构、如何把握?

        严格地说,你想写朱德的一生,你就必须知道这些与他休戚相关的老一辈革命家群体的一生。朱德的一生与毛泽东、与周恩来、与陈毅、与彭德怀的一生是密不可分的,为此,我们不仅研究了与朱德相关的丰富史料,我们还研究了所有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资料,包括阅读了来自四川、云南、湘南、赣西、赣东、赣南、南昌、贵州、山西、陕西……几乎所有与朱德一生相关的重要地域的地方史料。为了写好朱德,我们研究的人物传记、地方史料超过200部之多。为了使作品能更贴近生活原貌,虽然在创作中我们无法走进当年的时空,但是,与朱德一生相关的重要地域我们都去考察过——这对把握人物、塑造人物,展开情节、规划艺术情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宏大叙事、史诗风格与细腻的人物刻画是我们的艺术追求。

        朱德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戏从他投笔从戎、迈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描写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传奇的经历曾是一个时代的震撼,他的名字曾“朱毛”并称,他的画像曾毛朱并挂,这在国内国外都是唯一的。为这样一位伟人撰写一部电视剧,只有宏大叙事风格才能展示出一派大江东去的时代风貌。

        而剧中为整肃军纪被处理的班长立牌子、保护小战士李文清、一颗红五星,以及那些“同学归同学,战场归战场”等细节、情节,则与史诗风格宏大的气魄相映生辉。这些触碰心灵、生动而鲜活的情节与细节,构成了作品的血肉之躯。

        所有的事件都是“过去时”,我们往往在这里发生分歧。

        对这些过去发生时的历史事件如何理解,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如何解读,就构成了作品的灵魂。

        在写到延安时期,有一场为朱老总祝贺六十大寿的戏时,最初只是如实地记录了毛泽东为朱德题写“人民的光荣”几个大字。当时并没有领会这“人民的光荣”含义所在。直到我们完成这部作品,并反复思考后,才豁然开朗:在世界的历史上,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老总呢?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辉煌的军事业绩;坚定的信仰、无限的忠诚;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统帅风格;视民如伤、爱兵如子的大爱之心。更为可贵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功高不居,德高不显,生活平常,荣辱淡定——唯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才能孕育出如此崇高伟大的军人,这难道不是“人民的光荣”吗?

        这是人民的榜样!这是民族的骄傲!同时,这也是我们创作这部电视剧的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