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中国艺术家助力国际文化交流

    本报记者 柴野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07日   08 版)

        今年10月的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别具特色地第一次邀请了艺术家参会,也第一次在峰会期间举办了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艺术的魅力使这场峰会至今仍“余音绕梁”。中国艺术家在峰会上的精彩表现,让德国人念念不忘。

        这次峰会的主会场放置了多幅有关汉堡的中国画家作品,让各国政要和嘉宾看到中国艺术家画笔下的汉堡。海外华人媒体《欧洲新报》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牵手,契合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的主题,邀请了7名中国当代顶尖油画艺术家来到德国汉堡,用西方技法、东方视角,创绘了以汉堡为背景的画作,并作为标志物展现在汉堡中欧峰会上。

        有中国油画第一人之称的古典主义写实画派大师杨飞云教授,中国画坛“心理学家”朝戈教授,著名艺术家谢东明教授、焦小健教授、段正渠教授,以及中国著名青年女艺术家张西、白蒂联手献艺,共同创绘了一组别具一格的汉堡风情,并组合成一幅长达17.5米的“汉堡印象”巨幅长卷。凯撒旅游(欧洲)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茫先生对记者谈道,中国艺术家运用油画表现形式对欧洲景观做出自己的诠释,让欧洲观众了解中国艺术家审视欧洲文化艺术视角并表现欧洲风情的艺术作品。这对促进中德思想和文化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参加中欧峰会的欧洲议会主席舒尔茨高兴地与艺术家们合影。他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出极大兴趣,当场就订购了中国艺术家的一幅画。汉堡峰会主席许斯先生在峰会闭幕词中也对这个“特殊的礼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仅仅经济交往并不构成中德关系的全部,优质的文化交流对其进行了补充。”

        七位艺术家作品的内容均是对汉堡景观的描述。杨云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我画作的主题是汉堡的一个内陆码头,这是一幅大景,是一个宏观的视角,并非仅仅只是一个局部、一座建筑。我创作这幅画,把大自然、现代建筑和港口放在一起,里面也融合了东方人文情怀”。为了绘制这些画作,艺术家们提前20多天来到汉堡,经过长时间的选景、构思才完成作品。

        汉堡与中国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早在1731年,一艘从广东起航的货轮“阿波罗”号抵达汉堡,由此建立起中国与汉萨同盟之间的贸易联系。在这座被称为“汉人之堡”的充满中国风情的城市,中德艺术交流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本报柏林11月6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