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6日 星期四

    愿清风抚摸每一寸土地

    本报记者 叶乐峰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06日   16 版)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 叶乐峰摄

        10月20日,中央媒体“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主题采访走进天津,我作为采访团成员随行。5天的行程紧凑而忙碌,有职能部门座谈会、实地调研,也有面对面访谈,记者团成员满载而归——不仅带回了很多报道素材,更带回了我们对生态保护的深深思考。

        采访期间,正值天津遭遇雾霾“袭击”,多处地方空气脏得让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但也有一处令我们心旷神怡的所在——在宁河县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自然风景区,大门口的电子屏引起记者注意:能见度10公里;pm2.5 30ppb;负氧离子3900/ cm3。为什么市区空气污染严重,而这里清风朗朗?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公园。

        在景区内,发黄的芦苇郁郁葱葱地散布在宽阔的水面上,“过了季节了,6月到10月初是景区最美的时候。”湿地管委会副主任陈力告诉记者。记者坐上游船,伫立船头,驶过之处泛起层层涟漪,秋日的阳光打在水面上,一道道光纹慢慢扩散。让记者们惊喜的是,湖里的鱼儿受到惊吓,接二连三地跃出,有的甚至落在甲板上再反弹到水里。“这里的鱼儿好野啊!人工养殖的鱼肯定不会这么活跃。”随行的记者发出阵阵赞叹。成群的野鸭低空飞过我们面前,飞得高一些的是叫不出名字的一群水鸟。

        “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是京津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是镶嵌在渤海之滨、津沽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京津肺叶’。”陈力说,七里海湿地总面积233.49平方公里,核心区和缓冲区共87.12平方公里,潮白河从北至南穿流而过,将七里海分为东海和西海。20世纪50年代以来,七里海湿地内的人口逐渐增多,对湿地的破坏日益严重,湿地面积逐渐萎缩,鸟类逐年减少,“七里海真的要变成‘七里’海了”。

        近年来,围绕加强七里海的生态修复,宁河县委、县政府大力加强了保护:成立了七里海管委会和湿地管理中心,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进行湿地土地流转和集中,为整体保护奠定基础;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七里海核心区域进行封闭式管理;投入20多亿元用于植被修复、鸟类和古地质遗迹保护;打造七里海综合旅游区,吸纳就业人口。“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修复,生态旅游和农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田雨宸说。

        在潘庄新市镇,一座座崭新的楼房矗立在眼前。“政府把原来生活在湿地中的农民统一搬迁出来,农民由低矮潮湿的土坯房住进了整洁的楼房。”副镇长邓海涛说。

        天津市规划局负责人说,天津市在2013年组织开展了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七里海湿地就是其中之一。这不禁让记者联想到,即将实施的新环保法就有如下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天津市显然走在了立法的前列,生态红线的划定为“美丽天津”打下了长远基础。

        采访期间,记者曾沿海河欣赏美丽的夜景,美轮美奂的灯光折射在海河里,远处的“天津之眼”摩天轮映入眼帘,两岸是精美绝伦的欧式建筑,而呼吸进来的空气却带有一丝苦涩。记者不禁感慨:愿朗朗清风都能抚摸城市每一寸土地,让七里海的风吹遍京津冀。

        (本报记者 叶乐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