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结核病是全球传染病第二大“杀手”,但我国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存在局限性——

    结核病诊断技术亟待改进

    本报记者 胡其峰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05日   06 版)

        作为全球传染病中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杀手”,结核病仍然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和27个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在全球位居第二。然而,多年来结核病防治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那就是如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

     

        近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9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针对上述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结核病一线临床诊疗、实验室检测、新型诊断技术研发领域的几十位专家进行了讨论,呼吁尽快解决这一临床现实问题。

     

    传统诊断方法会导致漏诊

     

        目前,结核病并未远离人类。国家卫计委结核病防治策略组副组长、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姜世闻告诉记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2年,全球新发现结核病患者860万例,其中110万例为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者,估算有45万例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有130万例死亡。

     

        据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及结核病研究室主任肖和平介绍,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广泛推行DOTS策略(中文译为“直接督导短程化疗”,该策略1995年开始在全球推广,被认为是当今结核病诊治和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全程短程化疗期内,一般为6个月,病人每一剂抗结核药物均在医务人员面视下服用),并不断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为此挽救了大量结核病患者的生命。但是,据估计,仅仅在2012年,全球就约有300万例的结核病患者没有被发现或报告,45万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仅仅有9.7万患者被发现。

     

        “结核病的不充分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与结核病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有关,因此,研发和推广新的结核病诊断试剂,尤其是快速诊断试剂,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贵州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贵州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雷世光认为。

     

    结核病诊断技术研发思路须调整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国内结核病传统诊断方法的改进,以及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结核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仍然是摆在广大结核病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同济大学传染病与疫苗研究所副所长胡忠义说,“特别是涂阴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更多的期待。”

     

        在采访中有专家们呼吁,有必要对现行结核病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应用的研究策略和思路做出调整,尽快研发出快速、准确、简便、价廉的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

     

        “建议组建国家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科研团队,整合资源,尽可能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研究,统筹全国的力量集中攻关,尽快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准确、灵敏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更好地为结防工作服务。”雷世光说。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杜娟则认为,在结核病新型诊断技术不断推出的情况下,仍然要高度重视涂片、培养等传统诊断技术的应用,通过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来提高检出率;同时要加强传统诊断技术的改良探讨和研究,力争研发出适合广大基层推广应用的,快速、准确、灵敏、价廉的诊断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建议加大应用免疫学技术防治结核病的研究力度;积极开展结核病分子生物学研究,为快速准确的耐多药结核病诊断试剂和新型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方法学基础。”胡忠义建议。(本报记者 胡其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