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暖心房·安居梦——棚户区改造进行时

    湖南郴州:棚户区“变身”城市名片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网记者 禹爱华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10版)

        2日清晨,湖南省郴州市裕后街的陈建民老先生又在宽敞漂亮的步行街上弹起了琴,街坊们则聚在旁边各自拿着乐器合奏,其乐融融。

        “以前这里根本就是‘贫民窟’,一到晚上黑灯瞎火,黄赌毒人员出没,晚点走夜路都不敢。下雨天旁边河里的臭水能把房子淹了,即使晴天也是苍蝇一堆一堆地飞。”见到记者来采访,陈爹爹和街坊们纷纷“忆苦思甜”。

        裕后街改造前为郴州城区范围最大、历史最久的一片旧城区,居住户数近2000户,人口多半为中老年人,占70%以上,还有很多是对外出租房,租房者也多为低收入群体,少数年轻的居住者也没有固定职业。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不断建造、改造的旧危房比比皆是。街区内基础设施也非常落后,一遇下雨,街巷积水严重,电线密如蛛网、杂乱不堪。

        郴州市房管局副局长王淑玲介绍:“千百年来,裕后街上的骡马古道一直是商旅来往的必经要道。不可撼动的地理位置,使得裕后街成为郴州老祖先们创造时代荣光的核心据点。人们辛勤建设、生产,在这里进行物质交换,开展贸易往来。可以说,郴州商业贸易的起点,就在裕后街;裕后街,正是郴州城市的根源所在。”

        因此,裕后街棚户区改造项目不仅要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人居小区,更要保护和整治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提升文化传承功能和开发商业发展价值。巨大的工程量、重大的建设责任、庞大的资金需求量以及错综复杂的拆迁难题摆在了建设者们的面前。

        2009年,裕后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管理者们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坚持政府主导推进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运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部门通力协作;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突出文化历史底蕴,同时兼顾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提升人居环境。经过4年多的持续建设,目前的裕后街旧貌换新颜,成为湘南门户郴州的城市名片。

        全新的裕后街以郴江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岸。街区南北长约800米,宽约400米,建筑以“四街七中心”为整体规划,以清末民初建筑风貌为特色,充满写意传统的湘南建筑风韵。在郴江映衬下,整个街区有如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长卷。道路及广场沿街设置石凳、石雕等供游客观赏、小憩。

        除了裕后街,郴州市还先后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大面积整体改造了干城街、曹家坪、北湖区委、市东风广场等老街区。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3年郴州市共申报棚户区改造5.9万户,开工率达100%,目前已竣工并分配入住3.3万套,直接带动房地产市场投资90多亿元,既改变了城市面貌,解决了居民住房困难,又为城市打造了新的区域品牌。

        2013年10月,郴州市定下新的棚户区改造目标: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各类棚户区(含城中村)改造约600万平方米。2013年已实施改造约60万平方米,2014年至2015年全面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2016年至2017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郴州市市长瞿海表示:“住房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郴州市棚户区改造5年计划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网记者 禹爱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