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三个“小卜哨”

    作者:洪海波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6日 11版)
    三个“小卜哨”(摄影) 洪海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的南端,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到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以其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2014年春节,我和北京服装学院的申卉芪、何宁,云南艺术学院的杨建平等画家去西双版纳采风,从茶山回来后,在橄榄坝住了好几天。他们写生,我拿着相机在寨子里走动,希望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情景。

        橄榄坝是一个具有浓郁热带风光和民族色彩的特色景区,更是傣家竹楼及水上风光的结合。事实上橄榄坝只是一块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坝子,澜沧江从坝子中心穿过。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不过,这炎热的气候也给橄榄坝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有椰子、槟榔、香蕉、芒果、荔枝、杨桃、菠萝蜜、西番莲等等,除鲜果外,橄榄坝还出产大量的果脯。曼松满和曼听是两个比较大的寨子,无论哪一个寨子都有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每座竹楼外面,都是竹片作篱笆,围成一个大大的院子,用来种菜和栽果树。寨子周围到处是铁刀木树,又叫挨刀树,这种树砍了又发,越砍越发。傣族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他们在寨子周围种上这种铁刀木树作为烧柴,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我对橄榄坝情有独钟,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小青年时就来到这里,第一次感受到热带雨林的韵味和傣族的自然。傣家姑娘当地语言称为“小卜哨”。婀娜多姿、性格温和的“小卜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丽的小卜哨,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目清纯娇美,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 

        赶上春节,游客特别多,每天都有演出,基本都是传统项目,大象依然是主角。游客们兴高采烈,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烧烤与水果香甜的味道。我从热闹的人群中抽身出来,想看看卖烧烤的老米涛(当地方言,即老大娘)沧桑却清秀的脸庞如何在烟火中变得生动,回头发现几个小卜哨坐在一边发呆。刚才见到她们神采奕奕,和游客打成一片,灿烂如合欢花一般,转瞬间一脸愁云密布,无精打采,与5分钟前判若两人,显得十分疲惫。

        我顿时有了怜香惜玉之感,即使在远离楼群林立的大都市的边疆小寨,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旅游的普及,歌里唱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傣乡,同样漂浮着世俗的苦恼。我的心里为之一震,立刻按下快门,把镜头定格在3个心事重重的傣族少女身上。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当今的艺术,特别是摄影圈,跟风的人太多,比如云南的元阳梯田、红土地或少数民族节庆,大家抱着猎奇和拍大片的心态,但拍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总结:“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要把摄影变成自觉的发现,通过一双慧眼,离开热闹的舞台,到人群背后去,到平凡生活中去。贴近生活原色的摄影,也许能留给自己和世界一份悠远的情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