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一场科学与人文的盛宴

    ——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发言摘登

    本报记者 刘艳杰整理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5日   06 版)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孙也刚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管华诗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秦伯益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麦康森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吴立新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王 蒙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朱永新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朱自强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钱文忠 (摄影 刘邦华 李华昌)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0月18日至19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以“教育实现梦想”为主题的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在该校举行。论坛由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担任主席。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人文学者童庆炳、周国平、赵一凡、朱自强、朱永新、鲍鹏山、姑丽娜尔·吾甫力、钱文忠、李少君,科教、企业界专家秦伯益、沈国舫、欧阳自远、盖钧镒、张国伟、钱致榕、孟伟、麦康森、吴立新、吕松涛等齐聚青岛,畅谈教育,共筑梦想。本报摘发部分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育人兴海的中国梦

     

        在中国海洋大学喜迎90华诞之际,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开幕,此次论坛以“教育实现梦想”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2004年10月,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80周年前夕,第一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隆重举行,一曲“高山流水”,开国内高校科学与人文对话的先河,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2011年10月,第二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举办,以“关注海洋、面向世界”为主题,成就了一段“勇者乐海”的佳话。

     

        春秋十载,光阴荏苒,两届论坛上学者们对科学、人文、未来的真知灼见,依然萦绕在耳畔,科学理性和人文感性深深地交织在一起,陪伴着中国海洋大学在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进,鼓舞着中国海洋大学坚定地走在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路上。

     

        过去的十年,正是中国海洋大学自然科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融合的十年,是中国海洋大学凝练大学精神、创新办学理念、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海洋大学助推海洋强国战略,引领国家海洋教育事业繁荣进步的十年。中国海洋大学的师生是幸运的,因为中国海洋大学老校长管华诗院士的力邀,王蒙先生的加盟,因为各位知名学者的倾心投入,中国海洋大学的师生才能够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学术大家的风采,感受文化的魅力,品味文化的大餐,分享智慧的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夙愿。教育,作为传承文化、传播知识、育人启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探讨“教育实现梦想”这个话题,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探索我们每一个人和整个国家民族实现梦想的途径与希望,令人期待,令人振奋!

     

        海大人始终怀有一个海洋梦,也有一个教育梦,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育人兴海的“中国梦”。作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一所海洋大学,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中,中国海洋大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以内涵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举措,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孙也刚)

     

    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  

     

        教育在民族复兴中越来越成为国人关注的重点,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教育实现梦想”作为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的主题,选择在海大建校90周年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举办。科学与人文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双翼,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届论坛一共邀请了60多位专家,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差不多各占30位。我们海大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再有机会接触到这60位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所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专家们的演讲,带给我们海大的,不仅仅是论坛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开拓了海大人的思维方式,学生领略了大师的风范,感受了大师的气质。

     

        本届论坛上,专家们围绕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一位专家的演讲刚结束,另一位专家就直接提出“我对你的观点表示反对”,这种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很难得的。

     

        王蒙先生来海大已有12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蒙先生是海大人,更是海大的良师益友。在诸多方面,海大的发展都得益于王蒙先生的设计。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他倡设的“驻校作家制度”“名家课程体系”极大地带动了学校文科的发展。此外,王蒙先生对“科学·人文·未来”论坛的设计,已经超越了海大的工作范畴,而是着眼整个科学界和文学界,让科学和人文通过这一论坛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主席 管华诗)

     

    教育之魂——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网上,很多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纷纷写文章说:“教育应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教育之本”“教育因和而不同更精彩”“和而不同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原则”“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等等。

     

        “和而不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很多不同的事物,要让不同的事物和谐地协调共存,相互促进。正如“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

     

        当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失去了自己的特性,同质化严重。同质化造就不了有特色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大学多了、规模大了、学生多了、经费足了、设备齐了、论文多了、校园美了,但是欠缺了人文精神。50多年来,学术界从“李约瑟之谜”到“诺贝尔奖情结”到最近的“钱学森之问”,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学校缺少“和而不同”的精神理念。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开。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呼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崛起。大学应该是青年人上接五千年文明,下启世界先进文化的学术园地,青年人应当有历史担当,有卓越的追求,在伟大的时代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大展身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 秦伯益)

     

    教育问题大多是社会问题的反映  

     

        以学校为载体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全民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所谓全民教育,应该是大众化教育(必然包含精英教育),而非仅有精英教育。但是,我们的学校也不应该是文凭工厂,文凭也不是升官发财的通行证、敲门砖。

     

        以“中国教育的问题”这个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有1680万份报告谈中国教育的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缺乏公平、盲目扩招、就业难、高校过度行政化、学术腐败……好像中国的教育一无是处。但是仔细想想,这些批评者也是这个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既然我们都是这个教育体系里培养出来的,首先就要充分肯定中国教育的成就。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承认中国教育存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到底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大多数教育问题,都是中国社会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在中国教育里面的反映,而非教育本身的问题。学校无疑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怎么可能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道德高地?一个脱离社会、不了解社会、不食人间烟火的群体怎么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创造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

     

        给学校松绑,给予年轻人信任。高校不是无限责任公司,不该学校管的事情,绝对不要管。孩子18岁以后,根据法律,已经是成年人了,具有完全的民事能力,应该为他所有的行为负责。不要担心他站在海边就一定要跳下去,大海会消除他的烦恼。我们的年轻人也不会跳,因为中国的未来在等着他,民族振兴的责任等着他去承担,中国梦等着他去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麦康森)

     

    扬理想之风帆 筑精彩海洋梦  

     

        教育不仅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梦想,还可以成就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和国家,甚至成就全人类的梦想。我先后在清华、北大、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2005年我回到了中国海洋大学,9年中,“海纳百川”这句话让我学到了和平、和谐、合作,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向全球阐述海洋观时用到的词。

     

        教育如何成就一个地区的梦想?在美国加州小镇拉荷亚,有人说这个小镇跟青岛相似,但是我觉得青岛比那个小镇更漂亮。这个小镇有一所著名的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这所大学建校只有50年左右,但今天已经成为全球前列的大学了。为什么?最重要的,这所大学是以海洋开始的教育,让这个小地方成就了它的梦想。

     

        教育也可以成就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梦想。回顾历史,当今世界上的强国,没有一个不是从海洋开始的,15世纪后的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洋贸易能力,不断刺激经济,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雄霸三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美国人马汉说:“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于是,美国不断扩展海洋事业,不仅赶超了英法,还拥有当今世界最发达的海洋科学和教育事业。

     

        教育还可以成就全人类的梦想。我们常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由此可见,海洋对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发展十分重要。21世纪,人类至少面临三大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食物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海洋。作为科教人员,我们要担负起全人类的梦想,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吴立新)

     

    科学与人文水乳交融  

     

        今天,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以“教育实现梦想”为主题,邀请众多的科学家、人文学者和企业家一起探讨这一面向未来且意义深远的话题,符合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共同愿望,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实现梦想”就是这条上下求索之路的一个缩影。

     

        这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就是对文化的关注,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关注,对我们教育的关注,对我们世道人心的关注,对我们精神生活的关注。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余年,在稳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物质生活格局,我们生产力的格局,已经面貌一新了。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文化事业,我们心灵的安置,仍然有许多不宽裕,有许多大家担心的地方。比如到现在有些媒体还在讨论,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太太摔倒,你是扶她好还是不扶她好?还是一边扶,一边找两个证人。或者是先打开手机,把你搀扶她的过程记录下来,免得反倒讹上你……这是很可怕的,是很令人担忧的。

     

        大家都非常关心传统文化,尤其是听鲍鹏山先生和周国平先生演讲,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惜。我也愿意谈我的看法,在我们谈传统文化的时候,同样也要珍惜以“五四”为代表的新文化,以及以延安时期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曾经碰到极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了革命和革命文化,而不是相反。是“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挽救了中国,也挽救了传统文化。所以说,没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著名作家、论坛主席 王 蒙)

     

    一个人的世界取决于梦想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有的人的世界大得能够包容天下,有的人的世界甚至连自己也容不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我认为和三个方面有关:一是他的人生梦想,二是他阅读的边界,三是他行动的力量。

     

        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他的梦想有多大。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可以打败任何军队。”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人生的出发点,往往从梦想开始。新教育实验最初是我一个人的念想,所以我们从一所学校起航,到今天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差不多所有省份都有自己的实验区,有2224所实验学校,有200多万的教师和学生参与我们的实验,成长速度之快、影响之大,令我非常欣慰。

     

        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他阅读的边界。梦想的实现靠能力,而能力的来源有很多。但是我认为,阅读是人的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阅读让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通道、看到了一个从来没有看到的世界。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看清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他行动的力量有多大。实现梦想,除了有能力,还要有行动。光有能力不去行动,这个能力就会被废弃。能力是实现梦想的基础,而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基本路径。很多人经常抱怨这个社会,抱怨我们的教育。我很喜欢那首“总得有人去擦星星”的诗: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我相信,星星会亮起来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教育要让儿童的身心去“闲逛”  

     

        当前,中国的儿童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也隐含着巨大的隐忧。对此,人文学者往往比较悲观,但是我不悲观。因为即使站在绝望深渊的边缘,也要转身朝向希望。这样的人生观是孩子们教给我的,因为肩负着未来的孩子们,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困境,他们不会悲观,更不会绝望。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我想各位都不愿意跟着旅行团,旅行团的路线都给你规定好了。人生如果做一场自由行,会获得非常丰富的体验,也会展示出无限的可能性。教育究竟让孩子走哪条路?朝着既定的目标心无旁骛,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其代表就是“狼爸萧百佑”,他给孩子的目标是考进北大,考进清华都不行,什么事儿都不做,就是学习。相反有一个例子是哈佛女孩刘亦婷,她的妈妈提倡她多元发展、自由发展。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必须依据本能展开,否则教育就没有什么可教。我信奉这样的观点,我们的一切本能都来自我们的身体,因此可以说教育必须依据身体的生活来展开。反思当下,我认为儿童教育应该回到原点,这个原点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和身体教育,因为身体先于知识、先于科学。成为科学的源头的想象力,来自于我们的身体。因此,在童年时期,身体的教育先于知识的教育,更先于书本知识的教育。

     

        身心“闲逛”的教育与膜拜书本知识的应试教育,这两种教育的根本差异是:激活的与灌输的,能动的与被动的,自我的与他者的,发现创新的与机械复制的。如果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充实的人生,我觉得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身心去“闲逛”。(儿童文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朱自强)

     

    教育应该首先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都是在一句非常滑稽、完全没有逻辑的口号里成长起来的,叫“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们一定要明白,这只不过是一句商业广告,引诱各位的父母为各种培训项目支付自己的劳动血汗罢了。人生能否成功,取决于一个人能否健康地、自豪地、快乐地陪伴着自己心爱的家人、朋友一起,尽可能充足地、也尽可能富裕地到达人生的终点,和起点没有任何关系。

     

        教育不能做市场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奴隶。无论在什么状态下,我都没有办法让自己相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仅仅靠产业就能变得富强。我们一定要清楚,发展产业的目的,是让我们民族拥有更多的事业。事业是不计利润的,不计产出的,甚至不计成败,事业不允许过多斤斤计较,过多成本核算,过多利润考量。所以我想,教育毫无疑问应该首先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1930年,受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校长杨振声之邀,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到校主持文学院的工作。有一个小伙子来应考。很不幸,他数学考了0分。他参加国语考试的作文是这样写的: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就三句话,作文结束了。按照今天的高考,作文写了30多个字,就是0分,还想进海洋大学?不可能。但是闻一多先生给了他98分,这个人如愿以偿上了大学,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诗人,他就是臧克家先生。在庆祝中国海洋大学90华诞之际,我想这就是中国教育应有的荣光,也是中国海洋大学的精神底气和财富。(复旦大学教授 钱文忠)

     

        (内容由本报记者 刘艳杰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