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于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另据报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处于筹建或构想中。建立多边开发银行的过程错综复杂,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普遍已运作数十年,对其共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多边开发银行成立的理论基础及现实选择
多边开发银行的基本宗旨是发展与减贫,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咨询。按照其覆盖的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全球性开发银行(如世界银行)、区域性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和次区域开发银行(如安第斯开发银行)。近期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则属于跨区域开发银行。
国际公共产品为多边开发银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公共产品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公共产品理论最初仅限于一国范围内,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将该理论引入了国际关系学,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关贸总协定(1995年由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等均属于国际性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外部性强但短期直接经济效益低的公共品,由私人提供投资易产生供给不足,因此属于“市场失灵”的典型代表,其投资通常以政府资本为主。对于跨国的大型建设项目,则更需要具有跨国性质的机构来进行协调。多边开发银行兼备提供资金和跨国协调方面的优势,对于增加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成立新的多边开发银行是大势所趋和现实需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欧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信贷市场几近停滞的情况下,多边开发银行却大幅扩张资产负债表,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20国集团多次号召成员国为多边开发银行增资,以进一步提升其投融资能力,但因部分股东国身陷危机,既无力为多边开发银行增资,又不愿放弃已有份额而使增资提案陷入僵局。与此同时,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困境。初步估算,目前全球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1万亿美元,世界银行仅能提供6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私营部门的投资也仅为1500亿美元。因此,当前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情况下,积极倡导建立新的跨区域或次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既符合发展中国家共同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对现有多边开发机构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多边开发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特点
多边开发银行不同于单个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不但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行政管理机构形成决策架构,而且具有独特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主要表现为:
保持高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多边开发银行的初始资本来自成员国的认缴资本,发债筹资是多边开发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各多边开发银行都十分重视保持高信用等级,以降低发债成本,最终惠及各借款成员国。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多边开发银行不仅具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更为审慎的流动性管理制度、充足的流动性缓冲机制、成员国的强力支持等诸多优势,而且还拥有超主权的信用特征,在事实上(非法定的)享有优先债权人的地位。鉴于此,国际评级机构通常会给予多边开发银行较高的信用评级,有时甚至超过其任何一个成员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以安第斯开发银行为例,该行自1993年起就获得了投资级(BBB)的信用评级并持续得到改善,目前已达到AA-的信用评级。
吸引私人资本流入,丰富投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初期沉没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加之可能面临收归国有、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等政策风险,投资是否有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履约情况,故私人资本通常对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由于各成员国政府均重视与多边机构长期合作关系,多边开发银行参与的项目融资具有较好的政策保障,因此有助于提高项目对私人资本的吸引力。
多边开发银行秉承不与私人资本争利的原则,在吸引私人资本流入方面具有独特的机制。首先,多边开发银行的章程通常会规定其项目融资的出资比例上限,其余的需有外部资金参与。其次,在贷款结构设计上,除了平行贷款,多边开发银行银团贷款还采取B类贷款模式。在该模式下,多边开发银行进行项目立项、尽职调查、贷款结构设计、合同谈判等;贷款份额则由多边开发银行和商业机构共同承担,分别称为A类贷款和B类贷款,但多边开发银行仍是唯一的名义贷款人,B类贷款可共享多边开发银行的政策保障和豁免。同时,考虑到商业资本的特点,B类贷款的期限可略短于A类贷款。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其必须超越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在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及环境等多方面的责任。多边开发银行“多边”和“发展”的属性使其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走在了前列。例如,多边开发银行是发展绿色金融的规则制定者和践行者。国际项目融资中著名的“赤道原则”就是在世界银行及其国际金融公司的主导下,为处理环境和社会问题制定的投资指引。又如,多边开发银行对借款人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道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初,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共同发起“同业设禁行动”,旨在加强各方在反欺诈和反贪腐方面的合作。
提供技术援助,深化发展内涵。虽然说多边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发展融资,但提供资金已不再是多边开发银行的核心产品,甚至有“如果仅仅是为了提供资金,世界银行的人数有目前的十分之一就足够了”之说。各多边开发银行集中了世界各地的相关信息、投资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及优秀人才,其工作重点已逐步从单纯提供项目资金转向了制度改善和知识转让,“知识银行”的作用正不断得到强化。
总之,现有全球性和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的运作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可资借鉴,但也存在受制于发达国家、决策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金砖国家、亚洲各国以及其他新兴国家之间经济结构有所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平衡,加上地缘政治因素,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新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的运作模式也可有新的特色。中国在积极倡导设立新的多边开发银行时,除了从资金方面突出我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要注重在发展理念和规则上提高影响力,逐步从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合作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建设者,为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做出积极的努力。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