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家有“小豆包”

    杨磊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3日   15 版)

        虽然已经开学月余,一些“小豆包”还是没有进入状态。一年级入学是孩子的一个艰难转折,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爸爸妈妈们用关切的目光陪伴着孩子从小朋友长成小学生,目送着他们背起小书包,期待他们能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作为任教一年级的老师,在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适应期,有一些好方法想要告诉家长朋友们,以便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地适应这一特殊的时期。

     

    了解变化

     

        人生使命发生变化——人生职业由轻松快乐的“玩”转换到不付出努力不可能成功的“学习”,“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工作一样,学习是小学生的工作,不能玩儿了”。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生活阵地从充满童趣的幼儿园转移到有纪律、有规则的小学了。

     

        学习内容发生变化——由原先的主要内容是游戏活动,转换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

     

        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幼儿园可以睡到较晚,从容起床到幼儿园吃早饭,上小学必须在家吃早饭;幼儿园中午可以睡午觉,小学顶多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幼儿园晚上回家没作业,困了就睡,小学必须写完作业才能做其他事情。

     

    懂得陪伴

     

        陪伴,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试想,一个成年人新换一份工作时,内心都有惶恐不安的感觉,更何况一个6岁的孩子。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能就是父母和老师给予的力量。

     

        在小学的课堂中,特别是一年级的课堂,老师往往会把上课的前20分钟左右,作为传授新知识和讲授重点的黄金时间,剩下的时间是通过各种方式来给孩子消化、练习、巩固等。在课堂上,我们会想出很多方法尽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努力帮助一个6岁的孩子逐步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能否专心听讲,反映了一个孩子听觉注意的水平,在小学阶段很好判断。当你和孩子说话时,他的眼睛看你一会儿,就不看了,这就叫神散。其实这种现象,在家里也会出现,只是很多家长没有在意而已。在学校,老师就会要求孩子上课时眼睛看着老师,和老师说话时,眼睛也要对视。

     

        这些看似随意的教学行为,实际上是老师们多年和孩子学习、生活中摸索出来的规律和方法,这也是一种“陪伴”,陪着孩子们度过课堂的每一个40分钟。

     

        生活中,父母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有专家说,陪孩子读书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我觉得至少在上学初期,家长的陪伴还是有很多益处的。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幼儿园的任务是玩,上学的任务是学习。

     

        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可以概括为这样的“回家八部曲”:

     

        放好书包换鞋衣,讲究卫生把手洗。

     

        一定喝水吃东西,赶紧坐定先复习。

     

        再做作业心有底,检查对错需仔细。

     

        明天学啥先预习,收拾准备好欢喜。

     

        除此之外,家长们自孩子上学之后,就要着力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入学后的学习生活。

     

    学会等待

     

        相信很多人曾在网上读过一篇文章,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如果我们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会使我们失去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心态,学会等待,陪着孩子静静地、慢慢地去体味生活的滋味,去欣然享受孩子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

     

        多年来,我校一直把“习惯教育”作为办学理念来贯彻,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时,也深深感到:当我们放平心态,耐心等待孩子习惯养成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孩子们的表现总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每天下课铃声一响起,一年级的老师们就会带领着学生们齐呼一遍——“课间四件事”:喝水、上厕所、准备学具、交朋友这样的口号,之后,孩子们就纷纷按照这四件事去做了,教室里一派井然有序的情景。渐渐地,这简简单单一句话,似乎成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一种默契。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段话是每年新开学,校长都要送给新一届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寄语。

     

        愿父母眼中的“小豆包”,老师眼中的“小苗苗”,都能够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作者系北京广渠门中学花市小学部语文教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