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濒危语言的满语,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在全县18所小学开设满语课,3年前全县无一人能说写满语的尴尬被万余名孩子改写。
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一间社区活动室里,80岁的佟铁山老人如约而来。他手里拎着的帆布袋里装着一本满汉词典。从1989年被县里“赶鸭子上架”赶制各机关单位的满文牌匾开始,佟铁山这个搞美术出身的满族后人开始补习祖先语言,后来成为本溪满族自治县唯一会写满文但说不利落的满语继承人。佟铁山告诉记者:“我希望有人和我一样热爱民族语言,不但会写,而且会说。”
2010年7月,由本溪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全国第一支满语挖掘抢救调研队赴全国各满族地区考察调研。然而,调研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在全国的满族自治县中,会说、会写满语的人寥寥无几。这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一名精通满语的博士生导师刘厚生。刘厚生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由周恩来总理特批成立的满文班,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满族语言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得知本溪满族自治县要发掘抢救满族语言文化,刘厚生欣然同意为该县培养满语师资力量。
2010年9月12日,刘厚生为全县各小学抽调的22名教师上了第一堂满语课,他自己编写教材,还邀请长春大学80多岁的满语专家孟宪发教授前来“支教”。为了练习标准的满语发音,刘厚生还带领老师远赴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村取经——那里尚有6名满族老者,因地域闭塞仍然保留着用满语交流的习惯。
本溪满族自治县率先启动“发掘抢救满族语言文化从娃娃抓起”工程,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被国家民委、省民委树为典型,全国各地的满族自治地区纷纷前来观摩学习。(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丛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