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公布了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的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M1的发现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何时能受益于此?如果变成抗肿瘤药物,它的价格贵吗?19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详细解读了关于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
颜光美告诉记者,目前天然M1病毒的研究,初步完成了科研阶段,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测试,大小鼠体、兔子体内安全性测试以及取自患者的肿瘤活组织测试,下周起M1将用于猴子体内进行安全性实验。
揭开M1病毒的面纱
“M1病毒最早是1964年中山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在海南蚊虫上发现的。”颜光美说,当时专家研究蚊子虫媒传播病毒,从库蚊中分离得到M1病毒。然而研究发现,M1病毒对人不致病,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M1病毒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直至2004年,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的胡骏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M1病毒可以将大鼠身上的胶质瘤溶解掉。
颜光美说,目前发现的天然病毒中有6种病毒可以直接溶瘤。美国现在有两种溶瘤病毒携带GM-CSF基因进入了临床III期试验,抗癌效果很好。在颜光美指导下,胡骏开始研究新型溶瘤病毒M1在不同组织中的效应。胡骏在细胞上做了几十次实验,结果发现,M1病毒是有选择性的,它对正常的细胞没有杀灭作用,只杀灭癌细胞。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体外的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等三种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M1病毒为何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为此,课题组采用了最新的基因芯片技术,从人类整个基因组所有2万~3万个基因的表达量中寻找差异,最后终于发现“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的效应是最明显的。这意味着,M1病毒能够选择性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的原因,就在于其对ZAP缺失的识别,而人类癌症广泛缺乏ZAP蛋白。
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的低水平。这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几小时就可确定体内癌细胞是否缺乏ZAP,若是缺乏ZAP,便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高有效的可能性。
M1“灭癌”不等于攻克了癌症
M1“灭癌”病毒不是颠覆现有治疗方法,而是补充发展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式。“我们现在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的研究,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这是理想情况下最快能用于人体上的时间了。”颜光美说。
颜光美不同意此药“将攻克癌症”的说法,他更愿意称为“对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等。颜光美认为,未来治疗癌症将可以用生物治疗,甚至基因治疗。
颜光美介绍,新药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而且药品研发还有安全性、有效性等门槛。“现在还处于科学实验与临床前阶段,还不能用于病人身上。”颜光美说,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察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
新药或是动脉或静脉注射剂
颜光美表示,新药或是动脉或静脉注射剂。M1病毒的疗法设想是两个星期内分3次至4次注射,让病毒有足够时间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又能感染周围的细胞。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是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目前尚未发现M1病毒治癌对正常细胞有毒副作用。即使日后实验发现对人体产生某些副作用,权衡轻重,只要利大于弊,依然还有临床应用价值。
颜光美说,M1病毒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因为中国90%的癌症病例都是实体瘤,所以这是团队首选的实验对象。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这些都是未来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现在是用天然病毒进行实验,未来在研究清楚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后,根据它的抗癌机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建工程病毒,将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病毒RNA结构部分去除。另外,还可将病毒改建成只杀伤特定种类癌症细胞的病毒,专门治疗某一癌症,精确打击。
此外,颜光美团队还在同步研发了M1的增效剂和复燃剂,希望未来把M1费用降低。颜光美透露:“正常病毒注射到人体内,一般7天就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干净,再注射就会产生免疫反应。如果增效剂研究成功,将大大减少M1病毒的使用剂量,降低药品的潜在风险、毒副作用和制造成本,减轻病人的经济压力。”(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王丽霞 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