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新闻人物

    李睿:踏实走好每一步

    本报记者 牛梦笛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9日   04 版)

        【人物简介】李睿,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曾供职于美国加州施耐德电气凯维力科公司。2009年回国,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某研究室副主任。

     

        2014年10月3日,加拿大多伦多,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站上了领奖台,手捧青年航天领袖奖杯。聚光灯下的这位中国人,是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李睿。国际宇航联合会(IAF)2014年5月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本年度青年航天领袖奖获奖名单,李睿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青年航天领袖奖由国际宇航联合会颁发,每年奖励不超过5名年龄在21岁至35岁之间的特优学生与职场青年才俊,表彰他们对宇航学的学术研究或职业贡献。

     

        李睿回忆,2013年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他作为中国宇航学会提名的候选人之一进行最后的角逐,但终与之失之交臂。但前期奠定的基础,成了他这次成功的垫脚石。他在去年宇航大会中青年论坛上的精彩发言,给评委会留下了深刻印象。2014年,当评委们再次启动该奖项的评选时,脑海里除了浮现出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的景象外,还有一位年轻中国科学家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潜心航天技术研究的身影,那就是李睿。

     

        谈起在美国求学的日子,李睿的记忆里似乎只有在实验室里苦苦的探索。2002年,凭借在中科大的出色表现和优异的GRE、TOEFL成绩,李睿拿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机械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在美国求学的日子,相当辛苦。基本是家、学校、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状态。每天早上7点起床,吃完自己做的早饭后,在实验室里待到深夜12点之后才回家。几乎每天如此。”李睿说,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下,他在求学那些年发表了10多篇论文。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也改变了李睿,让他收获颇丰。

     

        2007年李睿博士毕业,进入施耐德电气美国公司工作。在施耐德,李睿从事定制传感器方面的机械设计工作并设计出了高水平的传感器,成为公司的主力设计师之一。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李睿在回国探亲之后再申请美国签证,竟然被大使馆以背景审查为由延迟入境。“美国首先要保证本国公民的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太微不足道了。”李睿对记者说。3个月之后,他回到施耐德,毅然辞掉工作。李睿了解美国公司团队的运作模式,回国找工作优势明显。相比在美国期间的优越待遇,回国之后收入少得多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回国呢?”李睿说,回国后,他找到了归属感。在美国虽然生活质量不错,但远离他乡,始终牵挂着父母,总是放心不下。另外,脚踏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的感觉让他非常满足,他想用自己在国外学习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回国之后,李睿先后担任了设计师、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等职,领导了多款新型航天产品的研制工作,还采取多种措施大力促进青年员工的发展,受到了员工们的欢迎。他的努力最终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手捧青年航天领袖奖,李睿说:“做好手头的工作,踏实走好每一步。”(本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