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山南结巴乡滴新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但2013年该村人均收入却高达11533元,比全乡人均收入高出近50%。
滴新村致富路源于小小的砂石以及专业合作社。
“10年前,村里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滴新村第一支部书记多吉平措回忆说,“那时全村300多个劳力,每年有200多人要出去打工,日子还是过得苦哈哈。50岁的村支部书记扎西多吉,急得头发都快白了。”
2005年,乡里办的砂石厂破产了,扎西多吉看准滴新村的资源优势,决定在村头靠近砂石山的地方重新组建一个砂石厂,但想法却遭到了村里人的强烈反对,原因是有其他企业也看中了这块地方,承诺每年出10万元的承包费。
“办厂虽然有风险,但是辛苦点我就不信不能发家致富。我们有资源,有条件,为啥要让别人把钱赚了去。”扎西多吉顶住重重压力,硬是把厂子给建了起来,定名为“兴农砂石加工合作社”。
滴新村副主任格桑平措说:“最初厂里仅能生产砂石料,但是一年下来,我们就创收80多万元,当年就给老百姓分红45万元。大家尝到了甜头,热情也慢慢高了起来,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合作社里来了。”如今的砂石厂,固定资产已由办厂之初的72万元,增加至3000多万元,员工月工资最高达7000多元,平均月工资4500多元。
在砂石厂的带动下,滴新村村民的日子红火了,但他们并没有只顾自己发展,还积极投身于环保和公益事业。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4年,砂石厂累计对全乡五保户、贫困户、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民等捐助400多万元。
为了防止砂石厂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滴新村每年都要补种树苗,现在的林地面积达4000多亩,全村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本报记者 李慧 尕玛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