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

    董瑛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8日   06 版)

        面对“腐败问题越演越烈”的严峻形势,如何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指导反腐倡廉实践、阐释反腐倡廉道路,打造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增强中国反腐倡廉的自觉自信,打赢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反腐败这场战争,是当前中国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腐败高发期和反腐败战略调整期正是构建中国特色监督学科的机遇期。目前,我国进入改革机遇期和矛盾突显期,同时进入腐败高发期。反腐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论是实现“当前以治标为主”(不敢腐)的目标,还是实现将来“以治本为主”(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反腐败必须要科学化、制度化,而科学化、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学科化,即以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理论引领中国反腐败实践、转型和创新,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创造了时代条件。深化反腐败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关涉到政治体制改革(权力结构和运行体系),也关涉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还关涉到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公民权利保障和社会公正体系)等。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不仅为监督学科研究增添了新的问题域,也为监督学科构建创造了新的时代条件,迫切需要监督学科为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

        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反腐败体制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聚合了研究的问题域。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中国的反腐败就是执政党主导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式的反腐败,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纪委是党内反腐败专门机关、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和反腐败“组织协调”机关,其中心任务是监督执纪问责,核心职能是“监督”;国家反腐败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以及具有反腐败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安、审计、海关等,集合他们的共性职能就是“监督”。“监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有组织、成员和反腐败机构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的构建,符合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历史上丰富的监察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提供了可资借鉴和转换的历史资源。中国封建社会有长达几千年的监察制度实践,先后在中央层面创设了“御史府”“御史台”“都察院”等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察机关,在地方设置了突破行政区域、自成一体的监察区,相应配置监察人员,肃正纲纪,小大相制,内外相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较完备的监察制度。建党以来,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在反腐败、监察制度方面更是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反腐败学科建设的已有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党校、研究机构开展了此项工作,形成了多个学科研究层级和方向,其中有30多所高校、党校、研究机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法学、中共党史等学科中设置了相应的学科点和研究方向。相关高校把教材开发、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关键点,编写出版教材或讲义,开设选修课、必修课和专题讲座,培养反腐败相关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全国还形成了多元化的反腐败研究网络,中央纪委设置有研究室、廉政理论研究中心,20多个省、市、自治区纪委与高校共建有联合研究机构,近百所高校、党校、研究机构建立有各具特色的反腐倡廉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教学基础、人才基础和结构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督学科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