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让民间艺术绽放光彩

    ——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侧记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王培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5日   09 版)

        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文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四川省达州市举行。4000余名全国民间艺人共聚达州,民间艺术和新农村文化建设风貌在这里展示。

        本届艺术节将民间艺术作为核心主题,展演活动内容丰富,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多种形式,聚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四川省各市州及世界五大洲富有乡土气息、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新农村文艺节目及古朴的民间艺术。

        “这次展览有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来参观,民间艺术其实原本就来自农民。”刘氏竹编的传承人刘嘉峰告诉记者,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编字画创始人,刘氏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不久参加了中法文化交流展览。书香气浓郁的展厅里挂着几幅古典才女图,图上的人物体貌神态栩栩如生,完全看不出是用竹丝编制而成。

        在民间文化手艺广场,泸州油纸伞、攀枝花苴却砚、绵竹木版年画、成都漆艺、成都蜀绣、宜宾贾氏微刻、巴中皮影戏和凉山彝族银饰、阿坝藏族刺绣、阿西土陶等民间工艺一一亮相,汉族传统工艺与少数民族风情相得益彰。观看展览的市民还能与手工艺人互动。当听说一把泸州油纸伞要经过七八十道纯手工工艺才能完成时,一位达州市民感慨:“这才叫‘慢工出细活’,这伞是真正的艺术品。”

        何杨是一位90后蜀绣绣工,在她的“穿针引线”下,一幅“熊猫嬉戏图”很快就完工了。何杨告诉记者,她绣蜀绣已经七年多了。“最初是我的父母让我学蜀绣,女孩子练习蜀绣会更显沉静端庄。后来,我真心喜欢上了这门工艺。”何杨边说边绣,动作从容优雅。

        四川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林彤介绍,此次民间文化广场既集中展览、展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也在现场宣传展示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为非遗产品及民间艺术品搭建销售交易平台,销售各类非遗产品和民间工艺品,推动非遗进一步融入大众、融入当代生活。

        参加展演活动的自然少不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表演团队。他们用本地特色的艺术节目,展示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成果。土家族的欢快舞蹈、大巴山的锣鼓打击乐和达州本地的丝竹管弦在舞台上各展风采,习惯于在田园中放歌的农民兄弟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大舞台。通过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很多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手艺”得以重新走入大众的视线。

        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介绍,本次艺术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顺应新时代农民、农民工对文化的新需求,打造一批农民、农民工文化活动品牌。在热情讴歌农村新面貌、赞颂农业新发展、展示农民新风采的同时,通过活动策划与推广,引发社会各界对农民群体的关注、帮助,让农民群众享受真正的实惠,让农民艺术活动更加繁荣发展,让民间艺术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王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