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汝城县街头。
“你知道朱硕杰吗?”路人摇头。
“你知道朱劳模吗?”路人点头。
朱劳模就是朱硕杰,56岁,原汝城县电信局职工,是湖南省邮电系统劳动模范,2011年郴州市首届道德模范。现有三个职务:汝城县天仙风景区总经理,汝城县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汝城县心善社工联合会会长。
“朱劳模”三个字,是无数桩好事堆起来的。
天仙风景区,离县城4.5公里。
天仙亭。朱琪悠趴在座椅上看书。朱劳模发现朱琪悠勤奋好学但家庭困难,便将她接到景区,包吃包住,还发补助。
残疾人何谁古,无儿无女。3年前,他与几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同时应聘景区清洁员,朱劳模偏偏选中了他。
有人说,景区成了慈善收容所。
景区的树木多,劳模的故事也多。
1982年7月2日9时许,朱硕杰送信路过卢阳镇向东村,看到一民居着火,他扔下背包飞奔过去。
村里壮年都在地里干活。屋里只有一个老人和三个小孩。
朱硕杰冲进屋,抱起一个孩子,指挥吓蒙了的老人赶紧出屋。
浓烟滚滚,热浪灼人。朱硕杰再次冲进屋,抱起第二个小孩儿冲了出去。
朱硕杰第3次冲进火海,救出第三个小孩儿。他又爬上房顶,接过村民递过的水桶指挥灭火。
大火扑灭,朱硕杰悄悄离开,踏上邮路。
景区的溪水清,劳模的心更清。
从1981年起,朱劳模义务照顾卢阳镇磨刀村残疾老人灶伯4年、泉水镇城头村孤寡老人何从发10余年,直至老人去世。
1988年冬,朱劳模路经友谊河坝,把落水的小学生救上岸。
1989年冬,在泉水镇,朱劳模救起因脑脓肿休克倒在路边的陈有忠。
2003年7月,路遇歹徒持斧头行凶,朱劳模挺身而出,抢下凶器。
导游朱玉华说:“到处都是朱劳模的影子。”
1996年,朱硕杰无意中在外沙村发现一个被乱石堵塞的岩洞。请人凿开,竟是一个大溶洞。进去观察,风光秀丽,还有珍贵的太平天国和红军长征留下的遗迹。为了不被挖石者随意破坏,他倾尽全部积蓄,从银行贷款,开发溶洞,就有了今天的旅游景点——“白石岩”。
2012年4月,朱劳模牵头成立了汝城县志愿者联合会。
被选举为会长的朱劳模,把四分之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组织志愿服务这份“副业”上。
“太傻”“想出名”“作秀”,面对风言风语,朱劳模只是笑笑。
朱劳模告诉记者:“溶洞有处景观叫滴水穿石。一个人的爱心只是小小一滴水,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必有收获。而作秀是不会长久的。”
劳模的滴水精神,影响了许多人。全县的志愿者会员从几十人扩大到5000人,下设爱心协助、社区服务、环保绿化、爱心捐助等10个小组。
景区的知名度高,劳模的文化却不高。
劳模只有小学文化,很多话会说,不会写。
记者问:“你觉得,思想境界与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是不是成正比?”
劳模想了想,说:“我搞不清。反正,博士也有杀人的,大官也有受贿的,文盲也有做好事的,小人物也有成英雄的。我看呀,当老师的,做爹妈的,还是要把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放在最前头,不能只看分数,追名校。”
记者问:“你到处插手管闲事,做好事,有没有过引火烧身,费力不讨好的时候?”
劳模没想便说:“我从不多想,做了再说。我就是看不得别人有苦有难,不喜欢看热闹。现在老有人埋怨,埋怨世道不公,埋怨坏人猖狂,埋怨没人帮忙,埋怨看热闹的。埋怨的人,可能自己就是一个最喜欢看热闹的人。”
记者问:“那你的意思就是不能只当生活的旁观者,要做文明的参与者!”
劳模憨厚笑道:“你说出了我心里的话。”(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叶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