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职教研究

    纠正高职学生不良消费心理

    祁立刚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4日   14 版)

    不良消费心理危害大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从总体上来看尚属于合理的消费范围之内。但部分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极不成熟,急需关注并给予引导。

     

        (一)享受生活的奢靡消费。受社会上某些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良现象的冲击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等诱惑性极强的广告术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他们在消费时往往“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就买,校园中名牌奢侈品竞相招摇炫耀,陶醉于自己的“高档消费”生活方式,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二)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部分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往往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甚至用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贷款超前、超标购物消费。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使得他们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与消费行为,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攀比是用金钱做后盾的,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自力更生能力,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三)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部分学生过度沉迷于对时尚的追逐,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往往会失去理性,对消费标的的喜好与购买不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商品性能为考量,而是要体现其自身所谓的品位、价值、人格和风采,这种消费主义文化逐渐在大学校园蔓延,使一些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消费欲望的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四)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正常的人际交往与人情消费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过度的人情交往使得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这既增加了学生本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庸俗化了大学校园风气。

     

    引导高职学生正常正确消费

     

        高职院校大学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即将走向社会、步入职场的重要人生阶段,切实解决高职大学生不良消费问题,是“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落实的任务。

     

        (一)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大学阶段是青年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从而影响其消费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应当建立在对我国国情透彻了解的基础上。要使学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排世界前列,但人均收入还比较低,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迫切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只有使大学生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珍惜有限的财富,根据现有的经济水平,量力而行,节制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不良消费。

     

        (三)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节约型校园”理念,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四)发挥家庭协同作用,形成健康的大环境

     

        家庭是消费的基本单位,大学生消费开支主要来源于家庭。家长应该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检点自身的消费行为,以身作则;同时,适当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注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在物质关怀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

     

        当前学生的种种不良消费观念与行为,与社会上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不良消费现象的扭转,既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家庭的配合,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自控,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