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校训的故事

    明义 锐思 弘毅 致远

    ——临沂大学的“五圣”校训

    本报记者 周华 通讯员 王焕全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3日   06 版)
    资料图片

        坐落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临沂大学,70多年来一直根植于红色沃土,沐巍巍蒙山之壮美,浴滔滔沂河之灵秀,与沂蒙老区共生共荣。取自临沂籍圣贤颜真卿、刘洪、曾子、诸葛亮之语,并集临沂籍“书圣”王羲之字体而成的“五圣校训”,汲取了沂蒙2500年人文历史精粹,让一所大学的精神品质与沂蒙老区的人文素养水乳交融在一起。

        “明义”语出书法“亚圣”颜真卿的《庙享议》:“此有以彰国家重本尚顺之明义,足为万代不易之令典也。”“明义”本为圣明的道义,后引申为深明大义。深明大义是红色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明义”劝勉全体师生要从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出发,具备“大义”“大爱”的优良品行和“大节”的崇高操守。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大青山突围战”,可以说是临沂大学师生“明义”精神的集中体现。1941年11月,侵华日军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临沂大学学员与党政军民在大青山英勇抗击,合力突围,遭受了重大损失,110多名学员在此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锐思”语出《后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引《博物记》:“洪笃信好学,观乎六艺髃书意,以为天文数术,探赜索隐,钩深致远,遂专心锐思。”“洪”即刘洪,被誉为“算圣”。“锐思”意为用心专一,具有敏锐的思想。“锐思”劝勉全体师生刻苦学习,努力探索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精微深奥之理。2013年,临沂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自然》《科学》上发表3项研究成果,学术研究迈上新台阶。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被誉为“宗圣”。“弘毅”,意为气象恢宏,意志坚强。“弘毅”劝勉全体师生要加强意志磨炼,努力做到宽宏坚毅,锲而不舍。为此,临沂大学实施了“红色育人工程”,在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的同时,将学生实训、文化研究、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并打造了学校的文化品牌“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获得了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和“泰山文艺奖”。“红色育人工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还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被誉为“智圣”。“致远”意为实现远大的抱负,是目标,更是一种追求。“致远”劝勉全体师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在“致远”精神的激励下,临沂大学近年来不断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之路,其“打破官本位,回归学本位”的做法产生了巨大的人才效应,“处长辞职当教授”的事情不断发生,彰显了大学的本质所在。

        “明义、锐思、弘毅、致远”,临沂大学的校训深刻融入了临沂历史文化名人的重要理念,既富含传统文化积淀,又具有鲜明地域和时代特征,四个理念涵盖了德育修养、学业追求、意志品质、人生理想等不同方面,它们既彼此独立,又浑然一体,把历史的厚重化作今天的铿锵。校训的激励犹如暮鼓晨钟,时刻警醒着临沂大学的数万名师生:抓住时光,及早作为,与时代并进,与世界比肩。(本报记者 周 华 本报通讯员 王焕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