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四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一本读了让自己思想与精神得以升华的书。
在书中我们能读到作者对“美丽中国”的深情礼赞——这里有神清气朗的冬日香山,“收起了那些过眼繁华,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冬日香山》)这岂止是在写香山,分明是在描写做人的骨气,是在描述一个国家应有的骨气。“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裂坚石而炸雷,飞轻雾而吐烟,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搅谷,巍巍地颤”(《壶口瀑布记》)读到此处,怎能不为黄河惊涛拍岸的气势所震撼?读了作者的这些礼赞江山胜景的篇章,我也理解了作者所说的“要热爱祖国的土地,这是我们生存的根基”这句话,没有这根基,我们就会成为流离失所的亡国奴。
在书中我们还能读到作者对“文化中国”的精辟阐述——不管是对《桃花源记》的解读,还是对《岳阳楼记》的诠释,对李清照的赏论,作者无不剖幽析微,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不仅如此,作者还用言浅意蕴的文字告诉我们经典是什么,美是什么。“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说经典》)寥寥数语,却将一个文化理论问题解释的清楚,解释的深刻。作者说:“美只管形式,不管内容。但它可以和内容结合成更复杂的形式组合,达到更高层次的美:内外一致的美。”(《美是什么》)浅浅一句,却道明了一个关于美学的问题,堪称微言大义。
在书中我们亦能读到作者对前贤的由衷崇敬与景仰——人生第一次读梁衡先生的文章是16年前的高三时代,那一年正逢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催人泪下,撼人心魄。而《爱国四章》里不忘前贤的文章,依旧渗透着作者对历史的深沉叩问、理性探寻和深刻的思索。《周恩来的普世价值》用仁爱、牺牲和包容概括了周恩来的人格精神,史料充足,析毫剖厘,读罢思之,又怎么不为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而动容呢?《人民日报》副总编米博华这样评价:“作为散文大家的梁衡总是能将最枯燥的政治材料、最艰深的哲理处理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让你在他的书中流连忘返,不忍合卷。”
在书中我们更能读到作者对国事的怀忧——忧国忧民是中华士人的优良传统,正因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大批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者,国家才会强盛,民族之光才会千秋万丈。我们现在称道的中央取消北戴河暑期办公一事,正是党中央采纳了梁衡提出的建议。《就取消北戴河暑期办公给党中央的一封信》,五条理由词正理直,拳拳之情跃然纸上,确是忧国爱党之心的竭诚进言。此外如《让形式不再只是形式》《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警惕学习的异化》《大干部最要戒小私》等时评,我们不仅能读到朴实无华的文字,还能体味洞隐烛微的道理,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读罢全书,掩卷长思。梁衡的文章之所以能激发阅读兴味,触动心灵,除了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刻,还在于独特的艺术气度。这种气度体现在他的文章具有酣畅淋漓的张扬气韵。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对于这个多彩而又浮华的时代,我们需要传播更多的正能量,需要如梁衡《爱国四章》这样的书籍。
《爱国四章》 梁 衡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