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让劣迹艺人淡出公众视野

    吴晓东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3日   14 版)

        从张元、宁财神、高虎、张默、柯震东、房祖名涉毒,到黄海波、王全安涉黄,近来演艺圈劣迹明星频现,人们除了为当事人不懂洁身自好自毁前程唏嘘惋惜之外,还产生了更多来自社会层面的担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典型也一样。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仅在微博上,柯震东就有3300多万粉丝,明星在社会上拥有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在公众热衷崇拜模仿偶像的情况下,艺人吸毒、嫖娼、赌博、酒驾、斗殴等问题表面上看似很私人,实际上却是社会行为。作为艺人,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为民众带来优秀的文艺作品,还应引领公众,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好榜样的作用。而这样的人一旦犯事,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从现在的情况看,接连出现的劣迹明星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人或把吸毒嫖妓当作“潮酷”的时尚行为进行模仿,或由于对偶像盲目崇拜导致本就脆弱的价值观产生混乱。听说《小时代4》的演员信息中删除了柯震东的名字,粉丝竟然集体“围攻”郭敬明的微博,表示没有柯震东就不看电影。而黄海波嫖娼事件之后,网上也出现了为他叫屈的言论。

        公众对劣迹明星无底线的包容,可谓是中国一种独有的现象。在国际上,尽管对娱乐明星的炒作往往狠招频出,犯罪行为却普遍被认为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日本玉女掌门酒井法子涉毒后,不但被赞助商列入黑名单,还被公众勒令退出娱乐圈,所有代言厂商的赔偿只能用自己家的房子来抵。然而,我国的劣迹明星却往往受到经纪机构、演出机构、电视台、广告商等多方面的纵容,丑闻越多曝光率越高,片约反而越多的乱象屡见不鲜。当众多粉丝和各种机构对艺人犯错不太当回事的时候,又会反过来影响劣迹明星,使他们轻视自己的违法行为,有的涉毒艺人甚至屡戒屡犯。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公众人物在犯错后,不但不彻底反思,反而绞尽脑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吸毒被抓后的李代沫抛出“缓解压力说”,宁财神、张元则以“寻找灵感”为由,令公众的价值观再次受到冲击。

        因此,只有让劣迹明星彻底失去人心,在公众视野中消失,社会价值观才能得到匡正。近日演艺界纷纷发布承诺书、倡议书,承诺雪藏劣迹明星,不录用、不组织劣迹艺人参加演艺活动。有关部门也下达政令,暂停播放、回放吸毒、嫖娼参与者相关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电影等。除了增加“坏榜样”明星的犯错成本,更重要的是要在公众当中树立起一批德艺双馨的“好榜样”,用积极正面的“偶像效应”引导社会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因冲动追星和盲从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但是,要给娱乐圈“消毒去黄”,仅有演艺界的承诺和政策法规还远远不够。首先要打个问号的是,一些经纪机构为了包装签约明星,往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让他们亲手封杀自己的明星,损失可能很大。最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很有可能对雪藏劣迹明星的承诺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还有一些机构靠从明星那里抽取分成来维持运转,面对生存压力,他们怎么办?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旦违反规定,有关部门如何对其进行制裁?

        在欧美日韩,如何对待劣迹明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学层面的问题,不是靠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出面封杀这种单纯的规则禁止方式,而是靠长期以来市场和民众自发形成的一种良好互动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娱乐行业还不够规范,特别是对整个明星产业链条的约束还没有形成。所以,我们一方面应在演艺圈建立长效诚信体系,对有劣迹的艺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另一方面则需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理性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态。双管齐下,公众才能更加成熟,在正负能量多样呈现的时候自觉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劣迹艺人的问题对社会的危害才会降到最低。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记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