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文化评析

    关注诺奖别制造“村上悲情”

    刘巽达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0日   02 版)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晓,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桂冠。此前的很多臆测基本不准,有人概括为:在一个日本人、一个捷克人、一个肯尼亚人、两个美国人当中遴选;又有人把中国读者熟悉的村上春树喻为领跑者,而中国诗人北岛成为热门。但笔者的预感和很多读者一样,觉得此番亚洲作家的可能性不大,于是面对一堆完全不了解的外国作家,臆测就成了猜谜游戏,反正最后公布的肯定是陌生名字。

        对全球著名博彩公司发布的赔率榜单,笔者向来不以为然,它的算法,更多地是看重人气、概率、数据,但它看不透瑞典评委们扑朔迷离的心理:他们似乎远离政治却有自己的“政治正确”,他们似乎不分地区却又“兼顾地域”,他们似乎只重艺术却又“更重内容”……只有熟谙文学、政治学、心理学的高手,或许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对我们而言,是谁获奖又有什么要紧呢?绝大部分的作家,我们都得从零开始认识他们。这不是很好么?多一种风格,多一种视角,多一种可能,让我们有机会走近那些生活在彼处的伟大作家。至于村上春树年年位居博彩公司赔率榜榜首,我们不妨视作“陪太子读书”的幽默景观。在读者心目中,村上春树早就是诺奖作家了,有没有那座奖杯又何妨。人家也真是大家风范,风头正劲的他能够一再推荐莫言角逐诺奖,真诚地把“竞争对手”推向世界舞台,可见境界之高。

        不妨重新回放去年那个饶有意味的镜头——在“辉煌时刻”来临时,获奖作家门罗已经睡下,因为加拿大正是午夜。女儿将这位82岁高龄的母亲叫醒,激动地告诉她这个消息,她却淡定地说:“现在正是午夜,我早就忘记这个茬了。”这就让笔者又想到了村上:想象中,他也会有这份“忘记这个茬”的淡定,这就是“大师风范”。而一些国人,在面对“诺奖”“茅奖”或者“鲁奖”时,很少有人坐下来好好读作家的原著,却热衷于打口水仗。那种“愤怒的喧嚣”,淹没了文学本该有的宁静与沉淀,由“文化”而演变为“事件”。

        此刻的网上新闻,由于大家都缺乏背景材料,往往凝结成这样几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奖,其代表作包括《星广场》《环城大道》等,而已经陪跑多届的热门人选村上春树,此番再度成为“悲情”人物。你看,又拿村上说事。说到底,记者们只知村上,所以自作主张地让他染上“悲情”色彩。其实这才是“悲情”——面对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不好好做功课,深入挖掘获奖者的种种,而是玩弄老掉牙的雕虫小技。现在开始,让咱们凝视这位法国作家吧,就像人家开始关注莫言一样。

        (相关报道见8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