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中美两国传媒的交流和理解、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由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协办的“新型大国关系与媒体角色论坛”本月5日至6日在华盛顿举行。来自中美两国传媒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中,媒体所能发挥的作用。
自2013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谈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以来,中美双方各界人士都在积极探索并致力于丰富和充实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双方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26位来自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和顶尖学府的专家学者围绕“新闻报道:传统范式与新范式”“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与国家形象建构”“媒介融合:挑战与机遇”“冲突与对话:媒介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跨越文化疆界的传播”共七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媒体可以为双方“增同减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成思危先生认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进双方的相互沟通。虽然中美双方在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中国有自身的优势。他呼吁,美国媒体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在批评中国之前应深入研究中国的实际国情。他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就要大家能够多沟通。我们要承认是有同有异的,但是也要追求大同小异,还要求同存异、增同减异,这方面媒体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曾担任里根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罗伯特·麦克法指出,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过渡,而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正试图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过程。中美两国肩负着领导世界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任,需要携手合作。他希望,媒体在报道时要慎重,要诚实。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秘书长何志平表示,大众传播媒介革命性的发展已经改变了社会,也给媒体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他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目睹了一场改变世界的重要革命。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任何人都不再是一个孤岛。人们的利益相互交缠,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希望,为期两天的媒体论坛能让中美两国的新闻工作者有机会深入地交流共同面对的挑战和使命,特别是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繁荣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方夏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原中国政府对非洲事务及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在午间主题演讲时向现场嘉宾分享了他在非洲的经验。刘贵今说,西方媒体有时因为各种原因,倾向从负面角度报道中国新闻,对世界舆论影响深远。他相信,以坦诚、积极、透明及善意的方式与西方媒体接触,将有助于推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减少因背景与意识形态不同所产生的偏见。
(本报华盛顿10月7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