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

    “红月亮”现身了

    本报记者 杨舒 郑晋鸣 刘艳杰 通讯员 金静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09日   09 版)
    新华社发
    新华社发
    新华社发

        【专家解析】

    “红月亮”并不罕见

        本报北京10月8日电(记者杨舒)8日晚间6时许,月全食天象亮相太空,南京、上海等地的居民争相欣赏“红月亮”,然而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个地区却因阴天或雾霾天气无缘得见这一奇景的完整过程。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虽然这是今年唯一能观测到的月全食现象,但“红月亮”并不罕见,明年4月还将有机会欣赏。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主任、首席研究员姜晓军告诉记者,从天文学角度讲,月全食并不是罕见的天文现象,与日全食相比,它发生频率更高,今年就已经出现了两次。同时,它能够被观测的范围也更大,每次出现接近半个地球都可以看到。所以,月全食是一个让各国公众体验天文奇景、学习科普知识的大好机会。

        对此,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也表示,今年全球共发生两次月食,但4月份出现的那次月食我国境内几乎无法观测,10月8日是今年我国境内观看月食的唯一机会,本次观测的时间在初秋的傍晚,时间适宜,且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可目测到。月食开始时月亮又比较接近地平线,观赏效果好,所以备受关注。

        关于这次月全食,很多人头脑里都会有一些“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月亮不是一下子变黑,却出现了红色月亮的奇景呢?姜晓军解释,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满月这天。当太阳、地球、月球恰好连成一条直线时,直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完全或部分被地球遮挡。它的原理说通俗些,就是月亮跑到地球的影子里了,本来人在地面上是看不到的,但由于地球存在大气层,太阳光穿过大气时,产生了折射和散射,在这个过程中短波的光被吸收掉了,长波的、偏红的光最终照到了月亮上,所以月亮就呈现为暗红色。

        对于网上流传“月食与天灾有关”等传言,姜晓军特别强调,月全食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肯定没有必然联系,也不存在能量转换等可能,这完全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臆测。

        【记者目击】

    在紫金山赏“红月亮”

        本报南京10月8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金静)8日晚,被称为“最美红月亮”的月全食如约而至,众多天文爱好者和江苏南京市民齐聚紫金山天文台,共赏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17时14分,到了月全食初亏的时刻,月亮左下角渐渐地暗了下去,阴影逐步扩大。记者发现,此时紫金山天文台前的小广场上已人头攒动,各种“长枪短炮”般的相机镜头也已准备就绪。人们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月亮。“开始了!开始了!天狗吃月亮了!”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激动的惊呼声。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告诉记者:“此次月全食的最佳观测点在我国东北地区,江苏近日天气晴好,但由于地势原因只能看见月亮‘带食而出’。”

        18时25分,月亮开始逐渐上升,周围繁星点点,此时的月亮和往常不同,不是白色而是橘红色。紫金山天文台天堡城内的天文爱好者一片沸腾,一位天文专家指着月亮下方的一片星星说,那里聚集着上千颗恒星,满月时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月色黯淡的时候,人们凭借肉眼才能看到。“月亮‘带食而出’这个时刻被称为食既,许多星星露出了真容。”王思潮说。

        特地从江宁赶来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钟楠说:“这次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月全食还是第一次。食既时刻,看到暗红色的月亮周围泛着几丝光芒,场景十分壮观。”

        大约18点45分,“红月亮”开始变黑;几分钟后,月亮完全变黑,周围出现了一轮光圈;到19点05分左右时,原本已经“消失”的月亮又渐渐亮了起来。

        19时25分,天空中又露出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月亮,此时的月亮颜色也由刚才的橘红色变回了银白色。“这就是月食的生光时刻,生光的开始,意味着‘红月亮’月食现象的结束。”市民徐玉佩向一旁看得入神的儿子普及起月全食知识。此刻,聚集在天文台前观赏的市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

        【记者目击】

    在情人坝看“红月亮”

        本报青岛10月8日电(记者刘艳杰)8日晚17时30分左右,为了一睹本年度最大的月全食风采,山东青岛奥帆中心情人坝——这个被称为“岛城最浪漫的海边赏月胜地”已经聚满了人。不过,受低空云层遮挡,青岛的“红月亮”直到当晚7时许才拨云而出,迟到了约半个小时。

        “我儿子特别喜欢天文学,你看,我们把专业设备都带来了。”在情人坝上,记者遇到了来自青岛市市北区的林涛女士,她指着旁边一米多长像炮筒一样的天文望远镜说,这是专门为儿子看月亮买的,花了3000多元。不过,今晚,这个天文望远镜基本成了公用的,一拨又一拨的观赏者围在林涛母子身边,大家自觉排成一队,透过这个高倍望远镜,希望离“红月亮”近些再近一些。

        在当晚的观测过程中,也有不少观赏者表示,他们并未发现月亮有多么红。对此,山东“天趣同好会”会长房崑解释说,这跟大家所观测的时间有一定关系。只有在月全食(也就是18时25分至19时25分)的时候,月亮才会呈现出红色。等生光之后,颜色开始消退,加上空中云层的阻挡,通过肉眼很难看清月亮的古铜色。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能够拍到“海上生明月”的画面,一些天文爱好者早在一周前就来到青岛崂山一个面朝大海、位置非常开阔的平台。遗憾的是,由于低空云层较厚,10月8日晚,他们并没有拍到月从海上升起的照片。

        延伸阅读

    月食有规律可循吗?

        据新华社天津10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一次观测条件非常不错的月全食10月8日现身天宇。那么,作为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月食有规律可循吗?天文专家表示,日月食有规律,一年最多七次。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食是地球挡住射向月球的阳光所致。每过29.5306天,太阳、地球和月亮就“会合”一次,就是一个农历月。按理说,应当每个农历月都应该有一次月食。可惜的是,月亮绕转的轨道(白道)和地球绕日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交角。日食和月食必须发生在“黄白交角”处,这样就使日食、月食的发生机会减少了。

        就全地球而言,每年发生食的次数最多为7次。在这7次食中,有4次日食和3次月食,或者5次日食和2次月食。在有些年份可能少到只发生2次食。但最常见的是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