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作为早在2012年便提出建设“读书之城”的城市,将千年文脉融入到当下的全民阅读中,形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
两年多来,武汉制定了“读书之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并完成《武汉市民阅读状况调研报告》,打造全民阅读的“武汉样本”。调查显示,去年,武汉市人均纸质书籍年阅读量为7.96本,电子图书阅读量为7.31本,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市民每天通过各类媒介阅读的总时间约为128.6分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永说,以书为伴,让生活浸润书墨的幽香,让武汉这座城市因阅读而更加美好。
流动图书“驻足看”
在武汉车站、中心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地方,可以看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流动汽车图书馆”、300余个图书漂流点和手机网络阅读体验区,知识的海洋真正流动起来。
武汉首创全国“书香地铁”,不仅在39个地铁站点设立自助图书馆,与街头50台自助图书馆相得益彰,还启动“公共空间诗歌”公益文化活动,在地铁沿线的广告牌上刊载了上百首中英诗歌。
武汉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王畅告诉记者:“自助图书馆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便利、人性化的阅读条件。”
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说:“‘公共空间诗歌’让艺术品质好的诗歌更大面积地深入民间,让民众感受当代诗歌真正的气质。”
“汽车图书馆”是一辆车厢内摆放有3000册图书的大客车,在武汉有着近30年的历史,至今已在社区、学校、军营等建立了66个流动服务点,服务总里程达50万公里,服务人数达161万人次。
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介绍,汽车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了流动服务网络,填补了公共图书馆无法辐射到的“阅读真空地带”。
未来5年,武汉三镇将建成3个大型中心书城。2014年,2157家农家书屋将投入使用,并将逐步推进武汉图书馆与武汉地区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图书馆联盟。
武汉市文化局局长陈邂馨说:“武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图书实现自由流动,通借通还,不受空间限制。”
读书活动“常相伴”
2012年以来,武汉持续推进“晒晒我家书屋”“名家讲坛”评选等多种读书活动,广大市民尽情陶醉在馥郁书香中。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品牌活动“楚才”作文竞赛,至今已走过24个春秋,参加的中小学生达30余万人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对1978年的楚才作文竞赛记忆犹新:“当年的作文题至今仍在使我受益,激发我出版了多本著作或译著。”
今年“全民读书月”期间,武汉市举办了16项重点主题活动、300余场主题活动和600余项基层全民读书活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兴国之魂》等四本书,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为孩子们推荐赠送了10种优秀少儿图书作为节日礼物,为书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5月,武汉市江汉区第25届“金桥书评”活动启动。作家赵瑞泰将自己作为“真人图书”,讲述了他创作《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的过程。这项活动在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金桥”,参与者已超过70万人次。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良成说:“湖北省全民阅读工作突出地域特点,接地气,与弘扬荆楚文化相结合,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还凝聚了强大的发展气场。”
作为武汉具有符号性的作家,池莉认为,阅读使生命的历程更久远,“阅读可以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书香社区“润无声”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读书,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所在。建设读书之城,是提升市民素质和打造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
经过近3年的探索,江城的读书活动已由政府引导延伸到民间自发组织,读书之风吹拂着武汉每个角落。
武昌区中南路街的百瑞景社区书吧,分成成人阅读区、电子阅览区和少儿阅读区3个区域。社区通过“亲子主题阅读分享会”“缘定书香”等让居民爱上读书、以书会友,连续5年为干部每人送5本书,增强干部读书意识。为让读书习惯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百瑞景社区引进武汉市优秀读书组织“蒲公英悦读小镇”。成立社区悦读小站,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公益阅读服务。社区还在其帮助下成立了“阳光行爱心帮扶队”,与其他社区结对子,牵手武汉市盲校,帮助更多的盲童实现读书梦。
武昌区委宣传部部长朱向梅说:“社区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利于个人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