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06日 星期一

    最美基层干部

    做“百姓的知心法官”

    ——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黄志丽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邹高辉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06日   02 版)

        “她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她为化解矛盾纠纷日夜奔波,为解决群众诉求不辞辛劳”,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们谈起黄志丽总有说不完的话。

        黄志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1995年考进漳州市芗城区法院的她,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力争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11年里,黄志丽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调解撤诉率达90%以上,被誉为“百姓的知心法官”,并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次温情的调解远胜过一份冰冷的判决。我们法官要努力把刚性的法律条文和人性化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黄志丽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此,黄志丽经常走进群众中,观察、熟悉群众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调解办法,让法律变得温热起来。

        黄志丽曾经接手一起看似简单的相邻权纠纷。楼上老伯将空调外机挂在楼下阿婆的窗外,外机噪音吵得阿婆无法休息。阿婆多次劝说、起诉,老伯就是不肯移开。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后,过不了几天,老伯又会将外机挂回原位。该案到了黄志丽手上,她明白,针对老伯重复侵权的行为,再判或者强制执行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她决定亲自上门拜访这位固执的老伯。

        与老伯的首次见面,黄志丽只字未提案子,而是跟老伯聊起文学,从名家名著聊到对文学的感悟体会。第二次拜访时,黄志丽跟老伯聊起来当地的民俗民风。待二人聊到兴头上,黄志丽随口跟老伯说:“我觉得你家空调外机摆放的位置不是很好,最好能换个位置摆一摆。”

        老伯一听,立刻爽快地说:“姑娘,我听你的,你说让我摆哪里我就摆哪里!”

        “当事人希望你会懂他,尊重他。只有当他明白你是真心诚意为他着想的,他才相信你给他指出的路是对的。”黄志丽说。

        因此,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她大力宣扬家庭传统美德;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她教育当事人诚实守信;在审理相邻纠纷案件中,她主张谦恭礼让、和睦相处。(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邹高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