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山东建设是实现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创新的实践探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需求,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山东自2003年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生态省建设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考核,部门齐抓共管,取得显著的成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生态省建设第一、二阶段任务(2003—2005年;2006—2010年),为推进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11—2020年)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十二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省,生态山东建设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诸多挑战。
建设生态山东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和环境安全防范形势严峻;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设与保护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潜力较小;水资源紧缺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仍需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山东要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等保障措施来实现生态山东的建设目标。当然,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真正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