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9月28日电(记者张进中、龚亮)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之际,由光明日报社、全国党建研究会和宁波市委主办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讨会28日在宁波召开。与会者总结分析了宁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做法,提炼理论成果,探讨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践行群众路线没有终点,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关键要构建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真正使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和常态。”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在致辞中说,宁波市委高度重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设,出台了《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意见》,总结推广了余姚谢家路村“小板凳”群众工作法、慈溪市“圆桌夜谈”制度、宁海县“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制度等做法。光明日报社编印的《基层群众工作好案例》中的105个经验,就是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典型代表和集中展现。
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说:“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制胜法宝。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关键要有好方法、好机制。既要靠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又要用制度的力量进行激励和约束,把成功做法经验化,把好的经验制度化,把制度措施刚性化。使实践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发出灿烂的光芒。”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社会稳则事业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夏春涛结合宁波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创新做法和制度建设,阐明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的重要意义。
针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戴焰军提出,必须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并及时把成功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高度肯定了宁波在创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成功经验,他建议宁波在大数据时代发挥科技的作用,使得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颜晓峰认为,构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发挥党的“最大优势”、防止党的“最大危险”的有效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向体制机制层面深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民心工程。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临近收尾阶段,是各方面总结经验、建章立制的关键时刻。这次研讨会正是一次总结实践成果、提炼理论成果的会议,我希望这次会议能从宁波出发,辐射全国,把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表示,光明日报将一如既往地为贯彻群众路线鼓与呼,为各方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供平台和阵地,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保持新常态。
“在全党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引向深入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共同分享宁波的经验做法,探讨建立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很有意义。”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组织部原秘书长高世琦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充分认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深入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提高落实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执行力上下更大功夫,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讨会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嘉祥主持。杨立平在会上介绍了宁波在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宁波市各区、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