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8日 星期日

    现场直击“卫勤使命—2014”演习

    本报记者 尚文超 通讯员 尹威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8日   02 版)

        9月25日,朱日和训练基地,代号“卫勤使命—2014”演习在乌登草原进行。第38集团军某红军团与我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北京军区某机步旅对抗鏖战正酣。“红军”三级军士长张玉振在冲击中突然跌倒在草沟里。他低头看到“鲜血”瞬间染红草地。“中弹了,可能伤到大动脉。”张玉振立即从新型单兵急救包中掏出自救器材。尝试自救之后,张玉振想再次冲击,大失血让他力不从心,不得不按下胸前的“伤员”呼救器。从这一刻起,一场与死神的斗争围绕他与战友们展开。

     

    信息流,打通“战场救治最后一公里”

     

        代表“危重”的红灯突闪,屏幕弹出张玉振的基本信息:现地坐标、血压脉搏。跟随作战的卫生员刘信熟练运用设备查阅信息,实时感知定位搜寻。在战友掩护下,刘信搜寻到张玉振。采取进一步措施后,刘信用设备快速填报伤情和处置信息,用担架将张玉振后送到伤员集中点。复杂战场环境中,助力卫生员和军医快速精准搜寻伤员的秘密武器就是野战单兵搜救手持机。

     

        在作战指挥大厅,总后卫生部任国荃部长说,卫勤保障历来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如何快搜、快送伤员,一直是制约我军卫勤救治的难题。为此,总后卫生部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着力打通“战场救治最后一公里”。第85医院专家连平不仅整合研究出单兵呼救终端、腕带感知伤病员体征、野战单兵搜救器材,构建起野战单兵搜救系统,还研制完成适用各级卫勤指挥与保障机构的实兵对抗战救信息系统。

     

    新设备,为战伤救治“黄金一小时”插上翅膀

     

        张玉振伤情数次“告危”:血压低至极限、脉搏紊乱微弱。营军医打开军医背囊,果断给他快速补液,开展各种检查,所用器材前所未见。解放军总医院专家黎檀实在现场解读,营军医刚才使用的是骨髓腔注射器,能快速补液有效防止休克,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根据数据统计,伤员90%牺牲在被送到医疗机构之前,能否让伤员在白金1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在黄金1小时内后送至医疗机构,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率和伤残率。

     

        黎檀实介绍,此次演习使用的新型单兵急救包、卫生员背囊、营连军医背囊,整合了我军最新研发的战场急救器药材。在新型急救包和背囊设计中,他们突出技术要求,确保指战员和卫生人员携行每1克战救物资都能救命。

     

    立体救,卫勤精兵磨砺“救死扶伤,能打胜仗”硬功

     

        “特级射手张玉振胸部中弹、动脉出血,专家建议在旅救护所手术,野战医院请求胸外科专家支援。”卫勤席同志迅速将情况和处理建议传至作战指挥员。一架直升机快速抵近旅救护所上空,悬停在附近,5人快速索降直奔旅救护所,快速消毒换手术衣做手术。术后,5人全副武装潜行,消失在草原中。总部专家指导组领导介绍,直升机医疗救护队的拿手本领是战场内外科急救手术、长时间跨昼夜野外生存,是一支处置突发事件和战时遂行生命救援任务的战略战役卫勤支援特种力量。

     

        指挥部13时导调新险情:“旅救护所遭敌轰击,医护人员减员严重,空降医疗队前出!”卫生运输机在指点地域空中盘旋,空降的军医护士娴熟操纵降落伞平稳着陆,迅即集结部队。不到15分钟,一所野战医院平地而起,空降的野战救护车快速出击,赴阵地前接伤员。100余名受伤官兵得到救治。“伤员张玉振术后伤情不稳定,申请后送至军区总医院专科治疗。”指挥部立即命令陆空接力将张玉振和3名战友送至空运中转站。此时,张玉振的伤情和处置情况已经显示在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系统的电子屏幕上。(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尹威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