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8日 星期日

    金色缅甸期盼中国游客

    ——专访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

    本报记者 汤先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8日   08 版)

        又是一年国庆黄金周,不少中国游客把目光瞄向邻国缅甸。为帮助中国游客对这片金色大地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

     

    风俗独特,礼仪之邦

     

        说起缅甸,履新已经一年半的杨大使充满感情。他说,缅甸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多民族国家。游客来缅之前,如能事先了解当地文化不仅有助于出游,还能避免闹笑话。不少人见缅甸人名前有个吴字,就称呼其吴先生,造成尴尬。事实上在缅甸,上至总统下至民众,都是有名无姓。人们通常在名前加一尊称,按年龄和地位从低到高,对男性依次称貌、哥和吴,对女性则分别称玛和杜。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龄大的人或长辈称其为“貌吞威”;比他年龄小的人称其为“哥吞威”;其在年长后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后,则被人尊称为“吴吞威”。

     

        缅甸民众十分注重礼仪,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施合十礼或鞠躬礼。小辈给长辈送东西要用双手。小辈从长辈面前走过则要躬身低首。杨大使特别强调,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一般不喜欢别人摸自己的头。所以,无论你与缅甸朋友多么亲密也不要去随意摸他的头,否则会被认为有损尊严。杨大使温馨提示,缅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游客也许会感到诸多不便,比如宾馆很贵,交通和网络不便等。即使遇到不愉快、不方便,也不要在公共场合乱发牢骚,更不要有伤害缅甸人自尊心的举止言行。

     

    遵规敬佛,入乡随俗

     

        众所周知,缅甸是佛教国家,寺庙佛塔林立。外国人来缅旅游要尊重当地人的习俗,遇到僧侣应予礼让。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塔院,一定要注意衣着得体,男子穿短裤、女子着短裙者禁止进入佛塔。此外进寺庙还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即必须脱鞋脱袜。

     

        缅甸进入转型期后很快成为商贸考察和旅游的热点。2013年外国人到缅甸旅游已达204.4万人次,中国游客居第二位。中国人到缅甸除参观文化古迹、体验缅甸的文化风俗外,更多倾心于购物,不少人青睐缅甸的玉石、漆器和木器等手工艺品。杨大使提醒说,来缅甸旅游的中国公民在购买玉石纪念品时,一定要去正规市场购买成品,并需要向卖方索要美元正规发票,不可在黑市购买玉石原石并带出境,以免触犯缅甸法律。中国公民绝不可冒险在缅甸境内参赌,经常有人因欠赌债被赌场扣押而遭遇生命危险。缅甸大中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恶性犯罪案件不多,但仍然存在民族冲突和教派冲突,中国公民应避免前往缅甸政府划定的敏感地区,如缅北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地区、出产玉石的帕敢和出产宝石的抹谷以及时常爆发教派冲突的若开邦西部地区。

     

        杨大使最后指出,缅甸文明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秀丽古朴的风光,还有灿烂独特的文化。走向开放的缅甸期待中国游客的到来。  

     

        (本报仰光9月27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