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青藏公路开通60年·青藏线纪行

    唐古拉山上的生死救援

    本报记者 杜羽 通讯员 王先锋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7日   04 版)

        9月22日,青藏公路的起点青海西宁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白天的气温只有8摄氏度。

        “与线上比起来,西宁的天气已经非常暖和了。”总后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85后连长袁星口中的“线”,是他打了11年交道的青藏公路。全长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抵达拉萨,沿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袁星每年要跟随运输部队走上几个来回,温暖与氧气同样稀缺。返回西宁维修保养车辆,是袁星一年中难得的“低海拔时段”。

        今年6月,他和战友在唐古拉山就遭遇了一次大雪封路,车辆无法前行。在青藏线上,这并不罕见,铁锹和铁镐是车上必备的工具。战士们连夜清雪,车队缓慢前行。此时,一位年轻的男子拦住了车队的头车。他和妻子在青藏公路自驾旅游,被困山中已整整一天,带的食物吃完了,妻子因为饥饿和高原反应,身体已经非常虚弱。随队的大夫立刻前去查看病情,喂药、打针、输氧,战士们把自己仅剩的一点儿干粮分给这对夫妇。过了一会儿,妻子的病情有了好转,他们的车也能沿着战士们开辟出的道路,继续前行。

        “在青藏线上,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袁星有着一股与年龄不大相符的成熟,“比起50多年前我们团‘唐古拉山25昼夜’的故事,就更算不了什么了。”

        20世纪50年代,这个团一营204名官兵,出动75台车,当车队行进至唐古拉山时,遇到暴风雪。10级大风,零下40多摄氏度,车队前进不能,后退不得,也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人缺粮、车缺油,还要保护车辆安全。战士们撕下棉衣中的棉花,蘸上油,点火烘烤发动机的油底壳。棉花没了,就撕工作服。经过25个昼夜的生死搏斗,他们硬是用铁锹和双手挖出一条“雪胡同”,冲出了死亡线。25个昼夜,车辆没有冻坏一台,承运物资没有损失一件,却有50多名官兵被冻伤。在这个团,每个战士都熟知这个被称为“唐古拉山25昼夜”的故事。

        从1954年至今,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已整整60年。青藏兵站部挺进高原上线执勤也过去了整整60年。60年来,伴随着一次次生死救援的故事,800多万吨各类物资、500多万吨油料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本报记者 杜 羽 本报通讯员 王先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