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

    “他把所有忠诚都献给了基层和百姓”

    ——柴生芳先进事迹在知识界引起共鸣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方莉 王庆环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5日   02 版)

        “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柴生芳事迹系列报道在本报和其他媒体刊播后,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知识分子读者纷纷给本报来电来函,或在网络留言,表达对柴生芳的缅怀之情,衷心地为这个“为民县长”点赞。

        这些日子,在柴生芳的母校北京大学,“柴生芳”这个名字久久回响。在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北大校长王恩哥把柴生芳作为“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介绍给每一位新入学的学生。在考古文博学院,更是掀起了讨论学习柴生芳的热潮。

        黄蕴平教授1986年时担任过柴生芳的班主任,最近一直非常关注柴生芳事迹的报道。他说:“我非常自豪我们能有这么优秀的学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为我们这个时代传递出的正能量,非常可贵。”

        不只是北大,在湖北、在江苏,每一个知晓柴生芳的人,都被深深感动。

        “柴生芳之所以是传奇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从农村娃到北大高才生的人生转变,也并非是日本神户大学博士生的身份光环,而是用‘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的精神,践行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他把所有忠诚都献给了基层和百姓。”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学桃看来,柴生芳是一个“传奇”,他把服务群众当成自己的追求,到基层去接地气,为事业带去生气,让工作充满锐气。

        媒体报道中引述的柴生芳工作日记内容给读者带来深深的感动。“柴生芳的30本工作日记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再朴素不过的话,但却让我读懂了什么叫信念,什么叫奉献。”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刘行芳说。

        在看到柴生芳的事迹后,很多网友也备受感动。光明网网友谢伟锋说,柴生芳的工作日记里写满了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具体细化到几只羊的状况、几亩地的光景,他这种“一草一木”皆系于心的知识分子情怀,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继承。

        说起柴生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陈芝芸连连称道。她认为:“只有扎根基层,才能把所学知识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为国家作出贡献;只有服务百姓,知识分子才对得起人民的培养、对得起时代的期望。柴生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他这种献身基层、造福百姓的报国之志和为民情怀值得知识分子发扬光大。”

        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江应中给记者发来了一封长长的邮件,他说:“柴生芳与其说是一位博士县长,不如说是一位县长‘博士’,他的博士不仅体现在学历学位上,更体现在追求和践行正气情愫、民生情缘、公仆情怀的崇高境界上。”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必清说:“柴生芳原本是个纯粹的学者,可以在大城市安心从事学术研究,可他却执意要去偏远地区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于是,他从纯粹走向了伟大,他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本报记者 郑晋鸣 方 莉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