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聚焦仁川亚运会

    中国女子举重怎么了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4日 09版)

        仁川亚运会开赛四天,举重场上共产生了八枚金牌。然而,曾经独霸世界举坛的中国女举选手参赛的四个级别则全部空手而归。

        中国队实力的下降,说明举重世界版图正在发生变化,朝鲜男举和中华台北女举正在强势崛起,中国举重队在小级别上的优势不复存在。

        记者了解到,中国女举实力下滑的因素颇为复杂,除了为哈萨克斯坦效力的原中国籍选手祖尔菲亚、马内扎外,中华台北队聘请了洛杉矶奥运会举重奖牌获得者蔡温义等人担纲教练,在正确的训练方法指导下,中华台北队实力猛增。

        中国举重队副总教练于杰告诉记者,“我想过朝鲜、中华台北选手会有不错的表现,却没想到他们的成绩提高了这么多,女子53公斤级、63公斤级全部打破世界纪录,让人很惊讶。”他直言,作为里约奥运会的“中考”,中国队能在亚运会上发现这么多问题,也可能坏事变好事,这让中国举重队看到了危机,特别是中小级别项目,几乎没了任何优势。

        不过在于杰看来,现在中国举重真正面临的危机是人才的短缺,留给教练选择的空间太小。他举例,过去一个省的比赛会有四五百人参加,如今男女加一起也就100多人。

        于杰坦言,以前农村的孩子指望用最苦、最枯燥的项目给自己创造未来,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多种渠道、多个选择,家长根本不愿让孩子吃这个苦。尤其很多女孩子会觉得练举重会让体型变得“短、壮、粗”,选材更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在中国,与很多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一名举重运动员要经历“业余体校—省队—国家队”的过程。然而,当下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业余举重训练的培养方式有些粗放,或许有队员走进省队、国家队,甚至攀上金字塔尖,但更多的人收获不多,在无法继续训练的同时,学业上也落后了。特别是北京亚运会举重冠军才力的猝死、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当搓澡工等事件更让很多父母对于让孩子接受举重训练的积极性逐渐减弱,直到无人问津。

        原中国举重队总教练、现任中华台北队教练的杨汉雄表示,中国队在过去十几年的优势是建立在东欧国家竞技水平整体下滑的基础上,才显出中国队的“一枝独秀”。最近两年,世界各国的实力都开始回升,中国队迎来了真正的挑战。

        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王国新则在选拔制度上进行了反思:“我们的选拔制度确实存在问题,今后会考虑让最健康、最优秀的选手参赛。”据王国新透露,为了在队内选拔原则上体现公平公正,在今年拿到全国锦标赛冠军的队员可以参加亚运会,第二名则参加世锦赛。来仁川前,我们就很清楚田源有伤,但担心如果不让她参加,又会有失公允。因此,也就造成了参加亚运会的并非是国内最优秀的运动员这种情况的出现。

        (本报仁川9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王 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