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

    笔 谭

    埃博拉促礼仪变革

    作者:王立祥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1日 05版)

        自全球SARS疫情之后,今日肆虐的埃博拉再次绷紧了世人的神经。有鉴于目前无治疗这种酷似“如意”外观形状的病毒特效药物,而让世人“如意”的疫苗接种尚需时日,降低埃博拉感染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断埃博拉病毒传播途径。

        据世卫组织相关资料表明,西非当地盛行的为死者表示尊敬和思念的礼仪,如为逝者擦洗并拥抱、亲吻过世亲属、亲密接触等均已被证实为埃博拉病毒确切的传播媒介,有近60%的埃博拉感染者就是通过葬礼接触性传播的。在西非人民阻击埃博拉的这场生死攸关的生命保卫战过程中,广大民众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预防传染性疾病与日常社交礼仪密切相关,其中就包括世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见面礼仪——握手。从某种意义上说,握手是接触传播病菌微生物的重要媒介。

        社交礼仪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开始而应运而生的,握手这一社交礼仪最早源于西方,现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最常用的见面礼仪。对于握手能传播疾病,人们认识并不深刻。事实上,手部尤其手掌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当前的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包括汗液在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由此,我们不由得怀恋起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拱手礼。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比西洋人的卫生,因为中国人是“握”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别人的手。如果说握手是洋为中用的话,从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角度考量,我们是否可以古为今用,让拱手取代握手呢?

        (作者为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