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一手创办了亚洲协会(简称“亚协”)。洛克菲勒先生远见卓识,对亚洲怀有深厚感情。二战后,他去了亚洲很多地方。他认为,如果将来世界再启战端,很可能会在亚洲。当时,美国和亚洲之间缺乏互相了解,如果不促进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的交流,问题就没办法解决。所以,他决定创立一个平等对待所有国家、促进相互理解、架起沟通桥梁的跨领域组织。在那个时候,这是创世之先。毕竟,刚刚走出战火的世界还没有这样的远见,对未来的看法也并非如此。
作为一名伟大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了亚洲协会,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洛克菲勒是一个对生命充满了热情的人,他把亚协的使命看得很重。在他看来,亚协不仅要介绍不同的文化,更要引领历史的走向。他早已看到了未来的种种可能性,而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做得更好!
回想一下,新崛起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被世界接纳的过程中,巨大的冲突和纷争随之而来。美国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现象,这很重要。亚协一直致力于搭建起跨国家、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人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当下的历史转折。这非常关键。
在这里,请容我列举几件亚协正在做的事情。一是我们正在美国开展中文教育项目,一百所学校、学区的超过三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这百所美国学校都已和中国学校建立起一对一的合作关系,中美学生之间也因此建立了友谊。这是我尤其喜欢这一项目的地方。
就我个人的国际活动经验来看,不同族群之间缺乏了解,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都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何谈彼此的理解呢?你常常会看到,不同国家的外交人员在各种场合进行对话。你觉得他们是在交流意见,其实他们常常各说各话,融不到一起去。2000年,我曾参加中国申请加入WTO的谈判。我们第一次要在中文当中使用“win-win”(译为“双赢”)这个词。对于“win-win”到底是什么意思,怎样在汉语当中表达出来,我们讨论了很久。当时,汉语里没有这个概念,要怎么翻译呢?然后你就意识到,每个词、每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来源。如果你觉得翻译只是把一个词用另外一种语言说出来就够了,那未免想得太简单了。要想准确充分地表达我们真正想说的意思其实很难。优秀的翻译人才真是美国的一大财富。由于不能准确沟通而造成的误解实在太多了,所以让人家真正明白你想说的意思,这太重要了。
我听过一些早期美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故事。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记得他们最早是什么时候去的。不过几乎所有的先行者都在中国遇到了命名的问题。一个饮料公司的广告词是“this will bring you to life”(可译为“让你感受新生”),但是汉语刚翻译出来说是让你的祖先起死回生什么的。这个不太行啊。另外一个非常有名、也是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有一句广告说“finger-licking good”(译为“好吃到吮指”),有些翻译成“吃掉你的手指头”。互相理解是个很深、也很根本性的问题。归根结底,学习如何在文化之间实现真正的交流与沟通势在必行。
1979年,我父亲去中国讲保险法(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有这一类的课)时,我还小。他从中国给我打电话说:“改变你人生的未来在这里。”从那时开始,我一直努力地去了解中国。可就像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先生提到的:“你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要想真正构建一个沟通顺畅的世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实在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