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焦点话题

    外贸回暖谁先知

    作者: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8日 14版)
    繁忙的青岛港 CFP
    制图:邱玥
    制图:陈恒

        今年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这距离全年7.5%的增长目标差距仍然不小。与此同时,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5%,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9.4%,数据已经显示出回暖势头。

     

        9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外贸正在逐步企稳回升的势头来之不易,但国内外市场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企业反映的困难还不少,转型升级需要艰苦努力。

     

    数字有亮点

     

        8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按美元计,8月当月全国进出口3670.9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084.6亿美元,增长9.4%;进口1586.3亿美元,下降2.4%。

     

        分析认为,8月份的进出口数据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有关。沈丹阳表示,8月份我国对美欧及东盟出口较快增长,对美国、欧盟和东盟出口分别增长11.3%、12.8%和12.7%,合计占整体出口的45.3%,拉动出口增长5.4个百分点。对金砖国家出口方面,对俄罗斯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27.6%和23.7%。

     

        至于进口增长放缓,沈丹阳认为,第一个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铁矿石、铜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持续下跌。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1%,这是2010年以来最低。此外,“也受到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对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进口需求有所减弱,投资与生产配套进口需求放缓。”沈丹阳说。

     

        无独有偶,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分析8月外贸数据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亮点:除了一般贸易进出口持续增长,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进出口保持增长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

     

        郑跃声指出,前8个月,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等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7.6%,较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同期,中西部地区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云南、重庆、陕西、广西和湖南的出口增速分别为49.5%、45.7%、34.2%、28.2%和26.4%。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尽管8月月度出口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进口疲弱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比较低迷。目前我国与欧、美、日、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保持增长,说明二季度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缓慢复苏态势进一步确立。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出口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对此,沈丹阳认为,今年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5%,8月份出口增长9.4%,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速。外贸正在逐步地企稳回升,这样的势头来之不易。尽管这和国际市场需求逐渐回升以及去年高基数的因素正在减弱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的推进落实起了积极作用。

     

        “接下来几个月,我们当然希望外贸的增速继续保持下去,但是不敢肯定一定能保持这样的一个高速度增长,因为国内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企业反映的困难还不少,还要继续做艰苦的努力。”沈丹阳表示。

     

    升级有进展

     

        商务部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7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3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服务出口13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服务进口20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在沈丹阳看来,高附加值的服务进出口正在快速增长。他举例说:“1—7月,电影音像、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广告宣传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5%、42.4%、26.8%、24.4%、16.6%和15.6%。其他商业服务出口308.5亿美元,同比增长65.5%,成为我国服务出口的第一大门类;咨询服务出口2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超过运输成为我国第三大服务出口类别。”

     

        服务出口是转型升级的一个方面,体现了出口的结构性变化。而就商品出口来看,同样也在转型升级。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中国的外贸出口转型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

     

        “数据显示传统出口产品的复苏较好,看似还是以前的产品,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梅新育说,中国制造转型已经见到了成效,附加值也提高了一大截。外贸出口转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的层面看待转型的艰辛与困难。

     

        李健表示,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前8个月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增长,而且档次逐步提升,但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较长的过程,出口在短期内不太可能立刻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我国外贸未来将保持10%以下增速的常态。”他说。

     

        专家普遍认为,在经济“换挡”的现阶段,要实现对外贸易的转型,需要更加重视供给面的改善。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发挥进口在外贸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口进入低速增长通道,而进口总体平稳,外贸结构趋向平衡,这是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迈进的必然过程。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9月11日至12日在广东深圳、东莞、珠海等地调研外贸工作。他强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努力构建对外贸易新格局。

     

        汪洋指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进出口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要继续抓好政策落地和督促检查,巩固出口回升势头,进一步扩大进口,努力实现全年外贸增长目标。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推进创新驱动,引导企业从拼汗水向拼创新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千方百计防止外贸增长失速,做好政策储备,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创造必要条件;千方百计优化进出口结构,鼓励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保持外贸发展的可持续性;千方百计改进政府服务,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规范和清理进出口环节的收费,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政策有红利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此后四个多月以来,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税务总局、人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部门和机构都专门出台落实的文件。此外,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川、重庆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配套措施。

     

        在沈丹阳看来,这些举措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首先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次文件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提了很多要求,这是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取消了200多个编码商品的出口检验,商务部取消了近百个编码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全面推进了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过去分开很多,现在把“三个一”合在一起。

     

        “积极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有效节省企业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成效。此外,进出口环节经营性质服务和收费得到了清理。”沈丹阳表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六部门已经部署在全国开展整顿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的服务和收费的专项工作,计划10月底前完成。商务部也全面取消了出口许可证收费项目,出口退税的进度进一步加快。

     

        值得指出的是,各个新型贸易业态的发展得到有力支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型贸易业态。

     

        “跨境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的新趋势,也是扩大海外营销渠道,提升我国品牌竞争力,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沈丹阳表示,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通过海关、质检、税收、外汇、支付和信用等六项措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这个意见从去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到今年10月份就一年了,总体实施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各地方出台的这些支持措施,跟中央有关部门的政策合力,这样进一步改善了企业的营商环境,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激发了出口的动力和活力,共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沈丹阳说。(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