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龙”行黄河乾坤湾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7日   07 版)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最好要数乾坤湾;十万万同胞根系伏羲山,九千里血脉涌动乾坤湾……”8月19日,伴随着《乾坤湾之歌》高亢激越的旋律,记者来到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站在黄河岸边,俯瞰乾坤湾,眼前呈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从天而降的黄河,在这里一改奔腾咆哮的刚性,划出优美的320度“S”形大湾,勾勒出阴阳八卦图案,形成河抱山、山依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的奇观。

     

        据媒体报道,摄影家王悦拍摄的“黄河乾坤湾”,以“黄河龙”命名,刊登在2013年5月的《求是》杂志封底。照片上,乾坤湾就像一条蜿蜒盘旋、鳞光闪闪的“巨龙”,在群山中飞腾。

     

    血脉流动民族魂

     

        登上山巅,极目远望,但见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显出少有的沉静、温婉和从容,呈现龙行蛇曲的千古奇观。行走在黄河岸边,多视角地欣赏乾坤湾,山与水、天与地,动与静、曲与直,雄壮与柔美、粗犷与细腻在这里交相辉映。同行的山西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说,按《易经》的说法,“乾”为天,“坤”为地,这里有包容天地日月、天人合一之象,有刚柔并济、阴阳和谐的意蕴。

     

        浏览黄河蛇曲地质博物馆,黄土高原地貌、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尽收眼底。站在乾坤湾山水图前,看两岸的河会里村和伏义河村,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看见了祖先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狩猎、捕鱼、祭祀、巫舞的动人情景,看到了祖先围着篝火五人牵手,数人成圈,伴巫伴舞,朝拜于苍穹,朝拜于太阳,朝拜于黄河,朝拜于大自然的欢乐场景。

     

        游古渡,访原始先民遗址,寻古城堡和古寨,来到以伏羲名字命名的村庄,走进伏羲庙。文化学者张士元深情地说:“传说人文始祖伏羲,常来乾坤湾,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最终悟出了天地运行、日月更替、阴阳合德、和谐共生的大道,创立了太极八卦学说,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这些美丽的传说,不管是否确凿,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证实,神奇的乾坤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

     

        谈到“龙”,张士元说:“传说伏羲出生在此,这里就被称为龙地。伏羲被尊为人文始祖后,对其出生地‘龙’及其形象的崇拜在民间日趋旺盛。可以肯定地说,龙的崇拜,起源于伏羲崇拜和黄河崇拜,历经数千载,龙演变成为中华之图腾。乾坤湾文化是伏羲女娲文化传承,有关伏羲、女娲的传说,都凸显出中华民族本源文化。”

     

    乾坤生辉流神韵

     

        翻阅永和县编纂的“乾坤湾文化”书册,欣赏乾坤湾山水图,解读太极八卦,记者又迈开急匆匆的脚步,在峭壁上观看“摩崖天书”,在“悬崖古寨”寻访窑洞、古庙、石碑、石桥、石碾,在石洞内察看先民生殖、生育的图腾;从伏羲河古渡口乘船几十里到清水关,过碾畔里、伏羲河,寻访古渡口、新旧石器遗址、殷商文化遗址、草原文化遗址,远古的一个个故事,在眼前变得生动而又亲切起来。

     

        来到古村落永和关村,只见写有“永和关”字样的牌楼虽残破沧桑,却兀然自立。走进古民居中,看到阴阳图案、太阳飞鸟、生命之树的图案比比皆是。远远看见一棵老槐树,走到近处,见树身直实粗壮,围粗十多米,四人难以合抱,虽饱经风雨沧桑,依然透着蓬勃的生命力,当地人称它为“神树”。村里一位老先生讲,永和村依照“五行”相生原理而建:村前是黄河,河边植有一株古槐,古槐上边建村,村子上是地。寓意为:水生木(古槐)、木生火(人烟)、火生土(土地)、土生金(致富)、金生水(循环往复)。

     

        “永和二字,有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含义。永和古城,是根据北斗七星的文化理念建造的,这在中国建筑史及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罕见的。”加天山说,“今年5月3日,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七座象征北斗七星的神坛,古城把神坛连起来正是北斗七星勺形。”

     

        6月11日,在乾坤湾黄家岭黄河岸边的河神庙中,举行了“黄河乾坤湾星象文化”戏曲演出,场上鞭炮齐放、锣鼓齐鸣,以此启动了永和乾坤湾文化的“申遗”历程。加天山说,这里有座古祭祀坛,它朝向乾坤湾的方向,是古人进行太阳崇拜、星象崇拜的地方。

     

    深根力壮催新枝

     

        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园,这里凸显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作家创作基地、摄影家摄影基地相继在这里挂牌。

     

        前不久,这里又发现了一片原生态古村落,命名开发了以“远眺乾坤”“文化民俗村”“生命之树”“古窑群”“古城遗址”“将军石”“望河台”“白虎关”“古民居”等为代表的景点,加上周边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等古迹,策划出晋中南黄河旅游线。现在,乘船可游览千年古渡口、古庙宇,新旧石器遗址,殷商遗址,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景点。永和关黄河大桥建设已经启动,为构筑山西临汾—蒲县—隰县—永和—延安旅游通道作准备。

     

        漫步在永和县的乡村山寨,记者看到,这里的剪纸、面塑、木雕等,也都“鲜活”了起来,民间艺术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永和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每年都举办“黄河文化民间艺术节”,人们闹社火、扭秧歌、踩高跷,红红火火的。原汁原味的晋剧、迷糊、转九曲等,依然活跃在民间。

     

        永和为“名优特产红枣示范基地县”,这里的红枣享誉全国。在乾坤湾,每年8月举办“乾坤湾里品红枣”大会,积淀起丰厚的“红枣文化”。这里的红枣个大、肉厚、核小,吃一小口可拉出长长的糖丝来,每年产量数十万公斤。(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