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十七届亚运会将在韩国仁川拉开帷幕。作为检阅中国竞技体育的重要舞台,展示中国运动员形象的窗口,亚运会近几十年来在体育迷心中有着重要地位。本届仁川亚运会,对于中国体育来说更具特殊意义:40年前,中国军团首次组团亮相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参加了1974年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六届夏季亚运会,这个时间不仅比新中国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早了十年,还早于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的时间。在那一届亚运会上,中国军团虽然仅获得了33枚金牌,名列日本和伊朗之后,但它向世界发出一个体育大国即将崛起的强烈信号。
此后40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不仅连续8届在亚运会上保持金牌第一,将昔日的亚洲体坛霸主日本甩在身后,而且连续多届跻身奥运会金牌榜的前列,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攀上金牌总数第一的高峰。
进入新世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人对于亚运会的热情已很难达到上个世纪末的热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国人正是通过亚运会这一舞台,不仅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而且还体会到国运强则体育强的道理,更让大家都有了傲视亚洲体坛的实力和信心。
首届亚运会于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时,百废待兴的共和国还无法组成一个像样的代表团,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很多项目的规则,更谈不上组队参赛,因此,未派运动员参赛也在情理之中。此后,由于政治因素,中国被多个国际体育组织排除在外,中国无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几乎所有体育单项组织的比赛。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解冻和中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恢复,各国际体育组织也迅速欢迎中国回归或加入。但由于国内正处于十年动乱中,本已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国体育各项成绩一落千丈,即便运动员满腔热情,豪情万丈,到了用实力说话的运动场上,仍显示出与亚洲体育强国的巨大差距,德黑兰亚运会上,中国金牌总数为33枚,尚不及日本队74枚的一半,而且落后于伊朗的36枚。这一成绩深深刺痛了中国体育界,经过四年的努力,到了4年后的曼谷亚运会,中国队的金牌总数上升到51枚,但依然落后于日本近20枚。此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体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军团终于以61枚金牌力压日本的57枚,首次登顶。在随后的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东道主韩国以难以想象的韧劲死死咬住中国,直到最后一天中国在男子田径4×100米比赛中率先冲线,才以94块金牌极为惊险地超过韩国的93块。
在经历了汉城亚运会的惊险一幕后,亚运盛会终于来到了中国。在这之前中国还没有举办过如此规模的国际性大型运动会,它不仅激发了全国人民办好亚运会的决心和信心,更激发了首次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体育健儿的实力和勇气,竞技场上,中国代表团的金牌以183枚雄居首位,从此中国在亚运会上再无挑战者出现。在接下来的日本广岛、泰国曼谷、韩国釜山、卡塔尔多哈亚运会上,亚洲体育强国日韩再也难望中国项背,而且中国每次金牌总数均超过百枚。
4年前的2010年,亚运会再次来到中国。承办这届比赛的是广州市。较之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人们对金牌的期盼远没有以往那么强烈,相反,当中国代表团最后创下199枚金牌的新纪录时,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同议论。有人认为,在经过了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以及广州亚运会的199枚金牌后,我们的竞技体育应该到了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时刻了。他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地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财政资源是有限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投入也应增大。在特定历史时期,体育曾经担负了过多的职能,尽管金牌让国人兴奋和鼓舞,但也占据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影响了全民大众体育的投入和开展。从此,让体育更多地造福于民成为大家的共识。
回顾四十年中国亚运军团的参赛历程,我们会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体育健儿在亚运会上随着共和国一起由弱变强,而亚运会也从中国人心目中承载的过多功能回归体育本身。(本报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