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三绝并美 载道养心

    薛永年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6日   12 版)
    杜甫诗意 2007年 马振声
    潘家口水库施工中 1983年 孙大石
    残荷 2014年 张立辰
    自作诗 2009年 沈 鹏
    雾梅 2013年 韩美林
    文明德化五言联 欧阳中石
    杨天石诗 2014年 侯德昌
    狮子林 2004年 杨延文
    琼岛晨光 1984年 郭怡孮
    鹤 1992年 刘继瑛
    幻冬 2003年 宋雨桂
    凌霄长寿图 2014年 金鸿钧

        当下的书画创作,繁荣兴盛,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探索广泛,颇多创新。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跨界开拓而取得成效者多,发扬民族传统的高峰作品较少,又比如形式风格多姿多彩,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者不多。为什么出现不足?除去作者的思想高度、生活深度以外,还在于开拓进取的思路。在艺术上开拓进取,离不开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解决进入国际语境的欠缺,非此不足以弘扬中华文化。纵向比较,解决文脉传承的欠缺,非此不足以确立民族身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针对当下问题精心策划并成功实施的展览。展览包括四大板块:一是大家墨迹,展出10位社科人文大家的手稿和信札等墨迹;二是名家精品,陈示在书法、人物、山水和花鸟领域卓有成就的8位中央馆馆员的系列作品;三是馆员风采,展示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中近300位学者和书画家近年的诗书画新作;四是才俊佳品,陈列馆员和工作人员中相对年轻一代的书画佳作。四个板块的组合,异彩纷呈,不乏精品妙迹,集中呈现了文史馆系统的学术风范和诗书画创作的新成果,体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新发展,发挥了文以载道、以史为鉴、文以化人和艺以养心的社会功能。

        唐宋以来,始而盛称“诗书画三绝”,继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书画本来同”成为共识,诗书画的兼长和会通成了中国文坛和艺苑的特有传统。文史著述和诗书画创作,向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史研究馆系统的优势所在。回顾悠久的文化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史学者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诗书画创作,而优秀的书画家同样重视丰厚的文史修养。那种把诗书画作为抒情言志和载道养心载体的宗旨,那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修持人品践行美德的追求,那种天人合一的整体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书画的发展,对绘画的发展影响尤大,唯其如此,有人说中国传统书画是以道为本、以文为心、以诗为魂的,而中国画还要加上以书为骨。

        由四大板块构成的首届中华诗书画展,具有三大特点。特点之一是:大家墨迹,别开生面。展览中首先引人注意的,是文史研究馆内外10位名家的手迹,他们分别是文、史、哲、诗词、古建、文物兼长或专攻的大家,其手迹包括学术著作、文学创作以及小说翻译的手稿、笔记、信札、题词、手书古诗文,临摹写生的书画习作等等。

        特点之二是:自书诗词,引领风气。一般认为,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靠线条结构及其运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视觉艺术,诗词是以汉字为载体,借助于汉字方形、独体、单音、四声的独特优势而抒情达意的语言艺术。前人书写自家的诗词,不仅实现了诗词书法的两美,而且在线条美、虚实美、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上相互借鉴,融会贯通,互为表里,触手成春。近年来书法的蓬勃发展,整体上超越前人,但一些作品脱离了可识性和文化性而一味追求视觉效果,不少作品满足于被动地抄写前人诗文。难得的是文史馆系统不乏精通诗词同时又擅长书法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自书诗词无论书写真草隶篆行哪种书体,都不仅远离了狂怪潦草的浅薄之风,而且改变了满足于录用古人诗词名句为主的现象,实现了诗境与书艺的结合。

        特点之三是:以诗为魂,提升意境。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以文化的多元化来对应。中国画界也开始重视“回归传统,贴近文脉”,提出了弘扬写意精神。但更多注意的是写,是书写性,是以书法入画,而对于意则认识不够,理解纷纭,甚至解读为相同于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这一次展览则突出了诗书画结合传统中诗的因素,强调了诗意的意,意境的意,也就是诗性思维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画家们以各种方式探索着绘画的以诗为魂。不难看出,展览中的人物、山水和花鸟画,尽管有借古开今的,也有融合中西的,有写实的、表现的、象征的、装饰的、工笔的、写意的,但普遍时代气息浓郁,思想感情健康,也注意了诗意。

        总之,这个精心策划的展览,彰显了文史研究馆系统的特点,发挥了以其优势奉献于社会的功能。虽然不能说参展作品在学术与艺术的结合互动上充分实现了已有的潜力,也不能说在诗书画的结合与融通上做到了尽善尽美,但那种使诗书画创新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努力,反映了文史研究馆领导和馆员继承中华文脉、坚持艺术传统、深化艺术创新、肩负传承和传播中华诗书画艺术重任的自觉,也体现了他们在充分把握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引领当代中国诗书画艺术发展的使命感。特别需要指出,这个极有特色的策展意图,通过书画创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期望,为书画艺术的与时俱进昭示了增厚文化积淀发扬优良传统的途径,必将对中国书画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