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春风化雨 静待花开

    ——记80后全国模范教师叶德元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王培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5日   04 版)

        干净清爽的发型,明亮温和的笑容,鼻梁上的一副眼镜让他略显书生气,说话则有着四川人特有的利落和耿直,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80后历史教师叶德元。他现在是该校初二(11)班的班主任,班上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叶老”。

     

        叶德元前不久刚刚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这是他从教10年获得的一份宝贵礼物,在他开通的班级博客“叶老的窝”里,学生和家长纷纷留言祝贺,有一位家长写道:“叶老当之无愧。”还有一位家长写道:“叶老有爱,孩儿有福。”这个博客开通4年有余,点击率已超80万,已有文章1606篇。每一篇文章都是叶德元在工作之余亲自整理撰写的,分享着班级的点点滴滴,珍藏着学生的青春记忆。

     

    创意教学:让课堂充满希望

     

        叶德元称自己是“一个有个性的历史老师”,个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己讲课时力求出彩,让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期待;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通过观点的交锋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作为资深川剧票友,叶德元把戏曲元素融入历史课堂,讲至兴起,还会现场表演一段,让课堂上充满笑声。他上课时喜欢拿一把折扇,像说书人一样把各种历史典故娓娓道来,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张牙舞爪”。他称自己是“人来疯”,一上课就兴奋,而且人越多越兴奋。他曾经获得全国历史课比赛一等奖、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第一名。

     

        他不赞成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更反对“一言堂”。“现在的资讯太丰富了,随处可得,学生懂的多了也会接触到消极的东西。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很可能对某段历史形成偏激的看法。我觉得,历史给我们的应是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叶德元说,“只有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历史教育才能发挥出引导作用。”

     

        在叶德元开设的“历史也疯狂”选修课上,他给学生们讲吸血鬼、狼人和湘西赶尸人,有人质疑这不是封建迷信吗?其实不然。讲狼人和吸血鬼落脚点在人性的善恶,讲湘西赶尸人,落脚点则是中国传统的“叶落归根”的归乡文化。原本为50人开设的“历史也疯狂”吸引了200多个学生。

     

    以爱之名:与学生共同成长

     

        “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句诙谐幽默的口号是11班的班训,也因为这句口号,11班被称作“馒头班”。除了好玩儿的班训之外,他们还有好玩儿的班徽,那是一只长了翅膀的毛毛虫,寓意“每只毛毛虫心里都藏有一双渴望展翅高飞的翅膀”,叶德元静静地等待着11班的每一只“毛毛虫”都能够破茧成蝶。

     

        在叶德元办公桌前的台历上,每一面上都印着班上某几个孩子的笑脸,这意味着这几个孩子的生日都在这一个月。不仅是孩子的生日,每一位家长的生日也在台历上被一一标明。每一个孩子过生日都会收到他精心准备的一份小礼物,有时是一本好书,有时是外地旅游时带回来的纪念品,这些用心准备的小礼物是孩子们成长岁月里收获的最大惊喜。每逢家长过生日,叶德元也会在第一时间送去短信祝福,这些温馨的小细节让整个11班宛若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当被问到用哪一个词来形容11班的班级文化最合适时,叶德元毫不犹豫地答道,“认同”。首先是学生和家长对班级的认同,“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平等对待”。这种公平原则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信任,也让他们对11班发自内心地热爱。

     

        其次,是学生对自身的认同。叶德元经常组织一些主题鲜明而且独具特色的班级小活动。中秋节的时候,他让学生用月饼进行创意设计,并把学生展示作品的照片发到班级博客上。孩子们各展才能,有学生用月饼拍了一段创意视频,也有学生用月饼摆出了各种特色拼盘。这些小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同。

     

        再者,是学生和老师的互相认同。不止一位学生表示,因为遇到“叶老”,才发现原来做老师也可以很酷很炫,继而萌生当教师的想法。“当有学生说以后要做一个像我一样的老师时,那种感动和幸福真是难以言表。”叶德元欣慰地说。而生活中的叶德元则完全和学生打成一片,周末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去看电影、看川剧,俨然就是学生的大哥哥。

     

        最后,就是家长对老师的认同,这些从“叶老的窝”里那些家长写下的留言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班级博客就像一根纽带,将老师、家长和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静待花开:让教育不留遗憾

     

        从教10年,叶德元称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同,以及家人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每天工作很辛苦,有时回家之后还不得不熬夜整理班级博客,好在家人能够包容自己。他带过很多的班级,无论这些班级是多么优秀,毕业的时候,他依旧会对他们说“对不起”。“因为我感觉我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这声‘对不起’可以说得更轻一些。”

     

        叶德元坚信“没有问题就没有教育”,他希望能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因为个性是一笔财富”。

     

        “我更想陪着孩子们一起耍,像一个导游一样陪伴他们看更多的风景,给他们开拓更宽广的视野。”他给孩子们拍照片,记录他们的成长;他组织孩子们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他随时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家长一起商讨班级管理方案;他允许孩子们在愚人节“整蛊”他,让他们懂得幽默并懂得开玩笑的“分寸”。

     

        教师节的时候,孩子们送给他自己设计制作的礼物,那是两把折扇,他上课的时候应该会用到:一把扇子上面画上了可爱的毛毛虫,另一把上面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图案,只不过这四大美女的脑袋都换成了“叶老”的照片。“叶老”“笑纳”了礼物,这是他过的第11个教师节。

     

        “孩子们都在慢慢成长,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在等待一朵花慢慢开放一样。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老师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教育留下遗憾。”他说。(本报成都9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王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