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4日 星期日

    多元文明展襟怀:辽河

    我是小河套里一条鱼

    王化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4日   11 版)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的老家小河套是一个大河圈。住在那里的人们,无论去哪儿,都得划着小船渡过辽河,渡过洋河,和一些不知名的小河岔儿。

        我小学的寒暑假,几乎都是带着弟弟、妹妹在老家小河套度过的。爷爷家的房后,有一条细长的小河,夏天河里有鱼,大片野生的荷花和浮萍里,藏着小野鸭子和一些会飞的水鸟,晴朗没雾的时候,看得真真儿的。冬天这里是个天然溜冰场,我们姐儿三个在冰上打跐溜滑,爷爷还给我们做了小爬犁,我们玩儿得更疯了。东面的小河没有名字,我们去那面的河里玩儿时,爷爷总说是去“背河”玩儿。“背河”的那一边儿是一望无际的水面和野地,荒凉得有点儿吓人。所以,我们也不敢走得太深。

        小河套的西面,是一条人工挖的河,叫“新开河”,也叫“洋河”,假如乘着小船划过“洋河”,就会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在早晚的时候,林子的后边会冒着袅袅炊烟,有股子香味儿。可是,那时船很少,我经常幻想着:游过“洋河”,走进那个神秘的村庄看看去。但爷爷奶奶看得特紧,怕我带头跑远了,总是吓唬我们说水里有水怪,树林子里有狼,专门抓小孩吃。

        从小河套去昌图城,隔着一条大辽河。有一次跟着奶奶去县城,乘船渡过大辽河的时候,感觉好美啊,一眼都望不到岸的水清清亮亮的,河里的小石头、小鱼虾和碧绿的水草,都看得一清二楚。真想变成一条小鱼,想着想着,不知怎的,也没脱衣服,一下子就在河里了,水好深好凉,爽快极了!只听到奶奶和妹妹的呼喊声“姐姐、姐姐快上来呀!别淹死了!”似乎越来越遥远,坐在船上的人们估计都以为我会淹死,哭着喊着……船夫机灵地将船桨伸给了我,一把把我拽上了船。回味之前在水里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儿。真的,好像我生来就在水里,不小心爬上了岸而变成了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毛主席畅游过长江的新闻,让老百姓个个想学会游泳。妈妈赶时髦,花钱把我送进了沈阳体育场办得很专业的游泳学习班,我水性好,在女生里头一个拿下了深水合格证。从那时起,时刻想着满足妈妈的宏愿,有机会像毛主席那样去横渡一次长江。但直到20年后,在湖北蕲春烧陶的时候,因龙窑在长江边儿上,才有了横渡长江的机缘。但结果发现水性虽好,体力不足。每次信心百倍地渡江,都被江水冲到很遥远的下游。原来,我在辽河里当一条小鱼儿,只是个儿时的童话故事,虽然爱水、亲水,但只能当一条小鱼儿,而当不成大鱼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定居北京,还是爱水、亲水,在游泳池里算是一名游泳健将,但一到真正天然的江河湖泊里就发现自己并非一条鱼。一次横渡京密运河,险些丢了命。那时京密运河还不算是饮水河,所以没人清理,河里长满了水草,我游的那段在太舟坞,游到河中央时,滑溜溜的水草缠住了脚,我赶紧用另一只脚将水草解开,结果两只脚都被缠住了,且越缠越紧。我潜水用手去解缠在脚上的水草,结果双手双脚都被缠在一起。连喊救命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憋着气往前滚,一直滚到了岸边。当我露出脑袋的时候,缠住手脚的水草却自然脱落了,在脱落的瞬间,我知道自己活着。假如憋不住这口气,可能就会呛水淹死了。上岸后,我和同去的朋友讲刚才的生死过程,他们都不信,但还是借话茬儿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必须去饭店撮一顿!”

        现在,早已经忘了在饭店撮了些什么好吃的,但辽河岸边的夏季,鱼虾水产丰富,奶奶拿手的虾酱和黄酱腌豆饭……却在吞噬着我的胃,小鲜鱼,小虾酱,就着清爽甘甜的高粱米水饭,一边吃一边听奶奶唱着:“家有万贯不如腌豆就饭。小鱼小虾,送饭冤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