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9日 星期二

    纤纤细手彰显的静默与爆发之美

    ——艺术家韩美林谈《妈妈的手》雕塑创作

    本报记者梁若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9日   05 版)
    雕塑《妈妈的手》 韩美林工作室供图

        2011年盛夏,杭州一位名叫吴菊萍的年轻母亲,用美丽的双手勇敢地接住了从天而降的孩童,这个事迹感动了所有人,也激发了全社会向善的力量。稍后,我受杭州市政府委托,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了雕塑《妈妈的手》,它旨在歌颂“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感人事迹,凝固杭州“真、善、美”的城市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尊重生命的传统美德。这座5米高的雕塑,被安放在杭州市钱江新城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的广场上,获得了专业人士和杭州市民的认可。

        关于母与子题材的创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此前,我已完成过60余尊“母与子”青铜系列雕塑,以“母爱”为主题的创作或者包含此要素的作品很多,因为我认为,母爱是人性大爱无私情感的集中体现,也是所有经典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

        具体到《妈妈的手》或者说《最美妈妈》,我着力表现的是母亲与孩子的美好形象以及母与子之间亲密无间的造型,表现人类浓浓的爱意。

        雕塑最初有两个方案:一个为一双美丽纤细的女性之手,轻轻托举起孩子,一只小鸟停留在母亲的中指上,象征和谐与美好,营造“接”的瞬间,是希望能唤起全社会“凡事都要接住”的责任感。另一个是一双美丽纤细的女性之手呈上下交合姿势,孩子被呵护在双手之间,上下手分别表现“爱”与“责任”,希望能淋漓尽致地诠释母亲对孩子的爱。

        两套方案均强调“最美妈妈”吴菊萍“接住”孩童的瞬间与状态,取“爱护”“爱抚”之意,试图营造强烈的视觉美感和冲击力来表现在瞬间爆发出无穷力量的母爱。两套方案均延续了“母与子”系列雕塑唯美与细腻的情调,最后杭州市政府选取了第一套方案。

        有关母亲手的造型,我研究了西藏及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地区佛像手型的设计。佛手即佛心,母亲的纤纤细指彰显着静默与爆发之力。雕塑采用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青铜工艺铸造,与周围绿色的环境相得益彰。

        雕塑应完整、准确地表现生活的感受、时代的特点、艺术的观念及审美的趣味,这是我的艺术追求。为配合杭州美丽优雅的城市氛围,我没有具体地还原事件的本身,而以自己的创作视角,用抽象的手法将故事升华为一种人类的大爱,升华到对人类“真、善、美”的追求与歌颂。“真”是出发点,“善”是一种行动,“美”是结果。

        《妈妈的手》,是见义勇为、不畏牺牲的大爱精神的体现。美丽的雕塑融入美丽的城市,非常协调。但在名字的称谓上,我更愿意称它为《最美妈妈》,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妈妈接住孩童的具体事件,而且是人类对真诚、爱与善的渴望。无论如何,和谐、真诚、善良与友爱都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永恒基础。

        (本报记者梁若冰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