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宁夏农村以文化建设促文明风尚

    本报记者 庄电一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8日   03 版)

        “过去,我们这里的农村妇女一般都羞于出门;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渴望登台,希望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新风采。所以,每场演出都很热烈,民风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说起全县文化活动普及之快和群众参与热情之高,宁夏盐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进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这个没有专业剧团、人口不到20万、土地面积却达8660平方公里的地域大县,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16个民间文艺团体,常年活跃于乡间、社区,传播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宁夏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在灵武市农村,形成了“讲文明、守规矩、铸和谐”的良好民风,那里的农民特别是生态移民在经过当地精心组织的培训之后,不仅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逐渐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青铜峡市下辖的所有村都建起了“政策超市”,为群众提供政策服务。村上的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点和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每天都向往、聚集人数也最多的地方。在陈袁滩镇的袁滩村,家家户户都新安装了“小喇叭”,便于群众了解时事政策、村镇信息、农技知识,欣赏各类文艺节目。吴忠市利通区涌现出赵峰、王兰花、李潇、纳振东等英雄模范人物。

        在宁夏各地,民风建设可谓异彩纷呈:固原市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进”活动;石嘴山市利用多种形式实现了道德模范宣传的广覆盖;中卫市通过多种途径弘扬知荣辱、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为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宁夏各地广泛开展了文明村、文明镇和文明县城的创建活动,进行“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好女婿”“好家风、好家训”“最美农家”“和谐家庭”“民风建设示范户”等形式多样的评比,推出“最美乡村干部”“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大学生村官”等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农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宁夏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南部山区尚有大量贫困人口。在组织大规模生态移民搬迁的同时,宁夏特别注意将扶贫与扶智结合、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既注重拔经济上的“穷根”,又注重拔思想上的“劣根”,在“摘穷帽子”的同时,戴上“文化帽子”。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宁夏实施“八大工程”,为农民群众营造村庄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好家园。

        精神文明建设在宁夏结出了硕果。目前,宁夏已拥有16个全国文明村、81个自治区文明村,银川市还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贺兰县、彭阳县也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